拼音:xún 注音:xún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9 笔顺:横竖竖撇折竖折横横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AQJF 五笔98:AQJF UNICODE:U+8340 四角号码:44627

仓颉:TPA GBK编码:DCF7 规范编码:4125

xún ㄒㄩㄣˊ

◎ 传说中的一种香草。

◎ 姓。

详细字义

◎ 荀 xún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艸,旬声。本义:传说中的草名)

(2)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草 [a grass]。如:荀草(传说中的香草。据说服之可以美容色)

(3) 姓

[①][xún]

[《廣韻》相倫切,平諄,心。]

(1)草名。参见“荀草”。

(2)古侯国名。姬姓。春秋时为晋所灭。

(3)姓。战国时有荀況。

[上古音]:真部心母,siuen

[广 韵]:相倫切,上平18諄,xūn,臻合三平諄心

[平水韵]:上平十一真

[粤 语]:seon1

[闽南语]:sun5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荀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1029第18

【唐韻】相倫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須倫切,𠀤音恂。【說文】草也。【山海經】靑要之山有草焉,黃華赤實,名曰荀草。【郭璞·圖詠】荀草赤實,厥狀如葌。 又國名。【左傳·桓九年】荀侯賈伯伐曲沃。【水經注】汾水又西逕荀城東,古荀國也。 又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荀氏有二,本侯國也。晉荀林父以邑爲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