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chú 注音:chú 部首:隹 部首笔画:8
笔画:18 笔顺:撇折折竖撇撇折折竖撇撇竖捺横横横竖横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QBTY 五笔98:QBTY UNICODE:U+96DB 四角号码:20415
仓颉:PUOG GBK编码:EB72 规范编码:
雛
chú ㄔㄨˊ
◎ 见“雏”。
[①][chú]
[《廣韻》仕于切,平虞,崇。]
(1)小鸡。泛指幼禽或幼兽。
(2)借指小儿,幼儿。
(3)引申为生手;新手。
(4)幼小;年轻。
(5)对人的蔑称。
[②][jù]
[《集韻》從遇切,去遇,從。]
“雏2”的繁体字。
人名用字。
[广 韵]:仕于切,上平10虞,chú,遇合三平虞崇
[粤 语]:co1co4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戌集中】【隹字部】 雛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1368第39
【唐韻】仕于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崇芻切,𠀤音䅳。【說文】雞子也。从隹从芻。【爾雅·釋鳥】生噣雛。【註】生能自食者。【釋文】雛,仕俱反。【禮·月令】天子乃以雛嘗黍。【釋文】仕于反。【孟子】力不能勝一匹雛。 又【禮·內則】不食雛𪔀。【註】𪔀伏乳者。 又【莊子·秋水篇】南方有鳥,其名鵷雛。【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】鵷雛孔鸞。【註】鵷雛,鳳屬也。【集韻】或作鶵。俗作𨿊,非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𠀤從遇切,音聚。【集韻】人名。仲尼弟子顏濁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