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lào 注音:lào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5 笔顺:捺捺横捺撇撇捺捺撇撇捺捺折折撇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IOOL 五笔98:IOOE UNICODE:U+6F87 四角号码:39127

仓颉:EFFS GBK编码:9DB3 规范编码:

lào ㄌㄠˋ

◎ 见“”。

[①][lào]

[《廣韻》郎到切,去号,來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2”。

(1)水淹没;雨多成灾。

(2)指淹没田地的积水。

(3)浇灌,灌溉。参见“澇田”。

[②][láo]

[《廣韻》魯刀切,平豪,來。]

[《廣韻》盧晧切,上晧,來。]

2”的繁体字。

(1)水名。在今陕西省境内,为关中八川之一。

(2)水名。在今山西省境内,源出浮山县黑山,西流合潏水,至临汾市北入汾水。

(3)大波。

(4)同“”。

[广 韵]:魯刀切,下平6豪,láo,效開一平豪來

[平水韵]:下平四豪·上声十九皓·去声二十号

[国 语]:lào,láo

[粤 语]:lou6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澇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651第28

【廣韻】魯刀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郞刀切,𠀤音勞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出扶風鄠北。亦作潦。【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】酆鎬潦潏。【註】潦,卽澇水。 又灘名。【水經注】漢水,又東謂之澇灘。 又大波也。【木華·海賦】飛澇相磢。 又【廣韻】盧皓切【集韻】魯晧切,𠀤音老。義同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郞到切,勞去聲。義同。一曰淹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