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láng 注音:láng 部首:部首笔画:5

笔画:12 笔顺:撇横竖撇捺捺折横横折撇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TYVE 五笔98:TYVY UNICODE:U+7A02 四角号码:23932

仓颉:HDIAV GBK编码:EFFC 规范编码:5203

láng ㄌㄤˊ

◎ 害禾苗的杂草:稂莠

详细字义

◎ 稂 láng

〈名〉

狼尾草 [Chinese penni-setum]。一种危害禾苗的恶草。如:稂秕(杂草败禾)

[①][láng]

[《廣韻》魯當切,平唐,來。]

(1)莠一类的草。对禾苗有害。《诗·曹风·下泉》:“洌彼下泉,浸彼苞稂。”一说即狼尾草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穀二·狼尾草》。

(2)姓。

[上古音]:阳部来母,lang

[广 韵]:魯當切,下平11唐,láng,宕開一平唐來

[平水韵]:下平七阳

[粤 语]:long4

[闽南语]:long5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午集下】【禾字部】 稂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853第13

【唐韻】魯當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盧當切【正韻】魯堂切,𠀤音郞。草名。似莠。【詩·曹風】浸彼苞稂。又【小雅】不稂不莠。【註】稂莠,皆害苗。【爾雅·釋草】稂,童粱。【註】莠類。【爾雅翼】稂,惡草,與禾相雜,故詩人惡之。古者以飤馬。 又【集韻】呂張切,音良。義同。 【廣韻】亦作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