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máng 注音:máng 部首:广 部首笔画:3

笔画:10 笔顺:捺横撇横撇折撇撇撇捺 结构:半包围结构

五笔86:YDNE 五笔98:ODNY UNICODE:U+5EAC 四角号码:00214

仓颉:IIUH GBK编码:8EED 规范编码:

máng ㄇㄤˊ

◎ 大。

◎ 多毛的狗。

páng ㄆㄤˊ

◎ 古同“”。

[①][máng]

[《玉篇》亡江切]

(1)大;厚。

(2)乱;杂。

[②][měng]

[《集韻》母揔切,上蕫,明。]

见“2澒”。

[国 语]:páng,máng

[粤 语]:mong4pong4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寅集下】【广字部】 庬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346第17

【集韻】母總切,音懵。【類篇】庬澒,未分之象。【孝經·援神契】天度庬鴻孳萌。【張衡·思𤣥賦】踰庬鴻於宕冥兮。 又【玉篇】亡江切,音尨。豐也,厚也。【周語】敦庬純固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湛恩庬洪。 又雜也。【書·周官】不和政庬。 又【玉篇】亡項切,尨上聲。【集韻】詩商頌爲下國駿庬。徐邈讀上聲。○按《詩》庬作厖,《玉篇》厖載厂部,遵用《說文》專訓石大,而庬字別見广部。至《廣韻》乃釋庬爲厚,故敦庬之庬亦書作厖,《韻會》云厖通庬者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