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dài 注音:dài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1 笔顺:横撇竖竖横折捺折竖折竖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AQPH 五笔98:AQPH UNICODE:U+5E36 四角号码:44227

仓颉:KPBLB GBK编码:8EA7 规范编码:

dài ㄉㄞˋ

◎ 见“”。

[①][dài]

[《廣韻》當蓋切,去泰,端。]

亦作“1”。“1”的繁体字。

(1)用以约束衣服的狭长而扁平形状的物品。古代多用皮革、金玉、犀角或丝织物制成。

(2)特指与公服配用的腰带。

(3)泛指狭长形条状物。可用于捆扎、装饰或传动等。

(4)系束,捆缚。

(5)特指蛇。蛇长如带,故称。亦用以称体形扁长的动物。参见“帶魚”。

(6)地带;区域。

(7)挂,佩带。

(8)谓披戴。

(9)犹戴。

(10)携带,夹带。

(11)率领,带引。

(12)谓抱持抚育。

(13)环绕。

(14)毗连。

(15)映照;笼盖。

(16)兼任。

(17)兼并,领有。

(18)含有,带有。

(19)拽,关上。

(20)量词。

(21)连同。

(22)犹又。表示动作同时进行。

(23)方言。犹多,超过。表示附在整数外较小的数量。

(24)妇女病名。参见“帶下”。

(25)轮胎。

(26)姓。战国有带他。见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。

[上古音]:月部端母,tat

[广 韵]:當蓋切,去14泰,dài,蟹開一去泰端

[平水韵]:去声九泰

[唐 音]:*dɑ?i

[国 语]:dài

[粤 语]:daai2daai3

[闽南语]:tai3,toa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寅集中】【巾字部】 帶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333第06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當蓋切,音㯂。【說文】紳也。男子搫帶,婦人帶絲,象繫佩之形。佩必有巾,故帶从巾。【徐鉉曰】卌,其帶上連屬固結處。【釋名】帶,蔕也。著於衣,如物之繫蔕也。【易·訟卦】或錫之鞶帶。【疏】鞶帶大帶也。【禮·玉藻】凡帶有率,無箴功。【疏】謂其帶旣襌,亦以箴緶緝其側,但繂襵之,無別裨飾之箴功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厲謂之帶。【註】小爾雅,帶之垂者曰厲。【詩·小雅】垂帶而厲。 又佩也。【禮·月令】帶以弓䪅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行也。【註】隨人行也。 又蟲名。【莊子·齊物論】螂蛆甘帶。 又書帶,草名。【三齊記】鄭康成山下生草,大如䪥,葉長一尺餘,土人名康成書帶草。又姓。【賈誼·過秦論】帶佗。 又叶音蒂。【楚辭·九歌】荷衣兮蕙帶,儵而來兮忽而逝。夕宿兮帝鄉,誰須兮雲之際。


考證:〔【易·訟卦】或錫之鞶帶。【疏】鞶革大帶也。〕 謹照原文革改帶。〔【楚辭·九歌】荷衣分蕙帶,鯈而來兮忽而逝。〕 謹照原文分改兮鯈改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