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kuài 注音:kuài 部首:部首笔画:4

笔画:19 笔顺:捺横折撇撇横撇捺横竖折竖捺撇横竖折横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YTWJ 五笔98:YTWJ UNICODE:U+65DD 四角号码:08266

仓颉:YSOOA GBK编码:94F7 规范编码:

kuài ㄎㄨㄞˋ

◎ 古代作战时指挥用的旗子:“旝动而鼓。”

◎ 古代作战用的发射石块的器械:“命护军将军田茂广造云旝三百具,以机发石,为攻城械。”

◎ 发射的石块:“身当矢旝,再对贼锋。”

[①][kuài]

[《廣韻》古外切,去泰,見。]

(1)古代作战时用的一种令旗。

(2)古代作战时用的一种发石器械。

[广 韵]:古外切,去14泰,kuì,蟹合一去泰見

[平水韵]:去声九泰

[国 语]:guài,kuài

[粤 语]:kui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卯集下】【方字部】 旝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485第15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古外切,音儈。【說文】建大木,置石其上,發機以追敵也。詩曰:其旝如林。○按《詩·大雅》今作會。 又【左傳·桓五年】旝動而鼓。【註】旝,旃也。通帛爲之,蓋今大將之麾也。執以爲號令。【後漢·馬融傳】旃旝摻其如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