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chá zhā 注音:chá zhā 部首:木 部首笔画:4
笔画:13 笔顺:横竖撇捺横竖撇捺竖折横横横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SSJG 五笔98:SSJG UNICODE:U+6942 四角号码:44916
仓颉:DDAM GBK编码:E9AB 规范编码:5392
楂
zhā ㄓㄚˉ
◎ 〔山楂〕a.落叶乔木,果实球形,红色有白点,味酸,可食;b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亦作“山查”。
详细字义
◎ 楂 chá
〈名〉
(1) 水中木筏 [wood raft]
(2) 同“槎” [stubble]
(3) 另见 zhā
基本词义
◎ 楂
樝 zhā
〈名〉
(1) 果木名 [hawthorn;may tree],指蔷薇科山楂、野山楂一类的植物。果实红色、味酸,可食,也可入药
云山得伴松桧老,霜雪自困楂梨粗。——宋· 苏轼《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》
(2) 另见 chá
[①][chá]
[《廣韻》鉏加切,平麻,崇。]
(1)木筏。
(2)树木砍伐后残留的根株。
(3)指农作物收割后遗留的根茎。
(4)树的杈枝。
(5)短而硬的头发或胡子。多指剪落的、剪而未尽的或刚长出来的。
(6)量词。犹遍、次。
[②][zhā]
[《音韻闡微》菑鴉切,平麻]
(1)果木名。
(2)木名。
(3)方言。煤。
[广 韵]:側加切,下平9麻,zhā,假開二平麻莊
[平水韵]:下平六麻
[国 语]:zhā,chá,chā
[粤 语]:caa4zaa1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楂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538第12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鋤加切。同查。詳查、槎註。 又楂楂,鵲聲。【韓愈·雜詩】鵲鳴聲楂楂。 又果名。與柤同。【柳宗元·贈劉禹錫張署詩】傖父饋酸楂。 又【韻會】引歐陽氏曰:張騫乗槎,乃此楂字。亦通作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