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lín 注音:lín 部首:部首笔画:8

笔画:20 笔顺:撇折竖折横竖横横捺撇横竖撇捺撇折捺横折竖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QGOH 五笔98:QGOG UNICODE:U+9CDE 四角号码:29159

仓颉:NMFDQ GBK编码:C1DB 规范编码:3483

(鱗)

lín ㄌㄧㄣˊ

◎ 鱼类、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:鱼鳞鳞片

◎ 鳞状的:鳞爪( zhǎo )。鳞波鳞茎鳞屑鳞集(群集)。遍体鳞伤鳞次栉比

◎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:鳞鸿(指“鱼雁”,即书信)。

◎ 鳞

squama

详细字义

◎ 鳞

鱗 lín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鱼,粦( lìn)声。本义:鱼甲)

(2) 同本义 [scale of fish,etc.]

鳞,鱼甲也。——《说文

鳞罗布烈。——扬雄羽猎赋

鳞浪层层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

鳞爪飞扬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
朱鳞大鬣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

(3) 又如:鳞爪(喻残存、零碎或无足轻重之物);鳞沦(水纹相次连接的样子);鳞接(密接如鱼鳞);鳞萃(荟萃如鱼鳞)

(4) 鳞片状物 [sth.shaped like the scales of a fish]

鳞,甲也。——《广雅

其动物宜鳞物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

(5) 动物学名词。为被覆在动物体表的硬质小形薄片,是一种多样性的构造。如:鳞鼠(野鼠的一种。身有鳞甲,故名)

(6) 植物学名词。如:鳞叶

(7) 鱼的代称[fish]

鳞集仰流。——司马相如难蜀父老》。注:“鳞集,相次也。”

呷浪之鳞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

锦鳞游泳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

(8) 又如:鳞族(鱼类);鳞羽(泛指鱼类和鸟类);鳞物(指鱼类);鳞鸿杳绝(杳无音信);鳞集仰流(鱼群迎向上游。比喻四方之民慕德来归)

(9) 有鳞动物的总称 [scaly animal]

鳞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。——《孔子家语·执辔》

介鳞夏食冬蛰。——《·主命》

(10) 又如:鳞介(泛指有鳞片介甲的水生动物);鳞虫(有鳞的动物)

(11) 姓

[①][lín]

[《廣韻》力珍切,平真,來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

(1)鱼类、爬行类和少数哺乳类动物密排于身体表层的衍生物,具有保护作用。

(2)鱼的代称。

(3)借指书信。

(4)泛指有鳞甲的动物。

(5)比喻形状似鳞片之物。

(6)姓。春秋宋有大夫鳞鱹,鳞朱。见《左传·文公十六年》。

[平水韵]:上平十一真

[粤 语]:leon4

[闽南语]:lan5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亥集中】【魚字部】 鱗; 康熙笔画:23; 页码:页1480第51

【廣韻】力珍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離珍切,𠀤音鄰。【說文】魚甲也。【玉篇】魚龍之鱗也。【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】其動物宜鱗物。【註】鱗,龍之屬。【禮·月令】其蟲(鱗。【註】)龍蛇之屬。【淮南子·地形訓】凡鱗者,生於庶魚。又【正字通】雙鱗魚,產湖廣石門縣東陽山水中,鱗有兩重,與諸魚別,味肥(美。)又姓。【左傳·文十六年】鱗鱹爲司徒。【類篇】或作䰼。此條有四字脫落,包括一個空格。今補於()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