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cuò 注音:cuò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10 笔顺:横撇横竖竖横竖折横横 结构:半包围结构

五笔86:DAJD 五笔98:DAJD UNICODE:U+539D 四角号码:71261

仓颉:MTA GBK编码:D8C8 规范编码:4473

cuò ㄘㄨㄛˋ

◎ 安置:厝火积薪

◎ 停柩,把棺材停放待葬,或浅埋以待改葬:浮厝暂厝

◎ 磨刀石。

◎ 在闽南语中代表房屋。

详细字义

◎ 厝 cuò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厂( hǎn),昔声。“”,象山崖形。本义:磨刀石)

(2) 同本义。一说相当于现在的金刚钻 [wetstone]

厝,厉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

佗山之石,可以为厝。——《·小雅·鹤鸣》

(3) 〈方〉∶房屋。福建沿海及台湾人称家或屋子为厝 [house]。如:话未说完,前厝忽然传来怒骂声

词性变化

◎ 厝 cuò

〈动〉

(1) 安置,措置 [place]

故书则必如将废厝。——《考工记·梓人》

抱火厝积薪之下。——《汉书·贾谊传》

帝感其诚,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,一厝 朔东,一厝 雍南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(2) 又如:厝顿(处置;安顿);厝生(安身;谋生);厝火燎原(放火燎原,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)

(3) 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 [place a coffin in a temporary shelter pending burial]。如:厝所(停放灵柩的处所);厝房(停放棺柩的小房);厝兆(安葬)

[①][cuò]

[《廣韻》倉故切,去暮,清。]

(1)放置,安放。

(2)谓安排,施行。

(3)停柩待葬。

(4)方言。房屋。

(5)指家。

[②][cuò]

[《廣韻》倉各切,入鐸,清。]

1”的古字。

(1)磨刀石。

(2)杂乱。

[上古音]:铎部清母,tsuak

[广 韵]:倉故切,去11暮,cù,遇開一去模清

[平水韵]:去声七遇·入声十药·入声十一陌

[国 语]:cuò

[粤 语]:cou3

[闽南语]:chhu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子集下】【厂字部】 厝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161第37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倉各切【韻會】淸各切【正韻】七各切,𠀤音錯。【說文】厲石也。从厂,昔聲。詩曰:他山之石,可以攻厝。【徐曰】今詩借作錯字。又【前漢·地理志】五方雜厝。【註】晉灼曰:厝,古錯字。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𠀤倉故切,音措。【前漢·賈誼傳】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。【註】厝,置也。【集韻】同措。 考證:〔【說文】厲石也。从厂,昔聲。詩曰,他山之石,可以攻厝。〕 謹照原文錯改爲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