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2 笔顺:捺撇横折折捺折折捺折竖横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UXXB 五笔98:UXXB UNICODE:U+5B73 四角号码:80407

仓颉:TVID GBK编码:E6DC 规范编码:5270

zī ㄗˉ

◎ 〔孳孳〕同“孜孜”。

◎ 滋生,繁殖:孳生孳乳(动物生子繁殖,或指事物生生不已)。

◎ 孳

propagate

详细字义

◎ 孳 zī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子,兹声。子,小孩子,是生殖的结果。本义:繁殖,生息)

(2) 同本义 [multiply]

孳,汲汲生也。——《说文

孳,蕃也。——《声类

鸟兽孳尾。——《·尧典》。传:“乳化曰孳。”

其民孳阜无数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(3) 又如:孳生(繁殖);孳尾(动物交配繁殖);孳牧(繁殖牧养);孳息(繁殖);孳孕(生育);孳植(滋生);孳蕃(滋生蕃衍)

(形∶通“”。勤勉不怠 ) [diligently]

孳孳为善者。——《孟子

予思日孳孳。——《史记·夏本纪》

尚复孳孳得民和。——《汉书·萧何传》

此士所以日夜孳孳。——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

(4) 又如:孳孳(通“孜孜”)

(5) 通“”。增长[increase]

以其有传类番孳之祥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内宰》注

孳荫万物。——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

孳货盐田。——鲍照芜城赋

[①][zī]

[《廣韻》子之切,平之,精。]

[《廣韻》疾置切,去志,從。]

亦作“1”。

(1)生育;繁殖。

(2)滋生;增益。

(3)通“”。参见“孳孳”。

[广 韵]:子之切,上平7之,zī,止開三平之精

[平水韵]:上平四支·去声四寘

[国 语]:zī,zì

[粤 语]:zi1

[闽南语]:tiu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寅集上】【子字部】 孳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280第17

〔古文〕𡥝【唐韻】【集韻】子之切【韻會】津之切【正韻】津私切,𠀤音咨。【說文】汲汲生也,从子兹聲。【廣韻】孳,息也。又與孜同。【孟子】孳孳爲善者。【禮·表記】俛焉日有孳孳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疾置切【正韻】疾二切,𠀤音字。乳化也。【書·堯典】鳥獸孳尾。【註】乳化曰孳,交接曰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