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yǎn 注音:yǎn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23 笔顺:竖折竖竖横折撇横折横竖折横竖折捺撇横竖横撇捺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MHAD 五笔98:MHGD UNICODE:U+5DD8 四角号码:23784

仓颉:UYBK GBK编码:8E74 规范编码:8035

yǎn ㄧㄢˇ

◎ 大山上的小山:“陟则在巘。”

[①][yǎn]

[《廣韻》魚蹇切,上獮,疑。]

[《廣韻》語偃切,上阮,疑。]

亦作“1”。

(1)山;山顶。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:“陟則在巘,復降在原。”毛传:“巘,小山,别於大山也。”朱熹集传:“巘,山頂也。”一说,巘为上大下小之山,参阅孔颖达疏。

(2)上大下小的山。

(3)险峻。参见“巘巘”。

[上古音]:元部疑母,ngian

[广 韵]:語偃切,上20阮,yǎn,山開三上元疑

[平水韵]:上声十三阮·上声十六铣

[唐 音]:ngi??n

[国 语]:yǎn

[粤 语]:jin5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寅集中】【山字部】 巘; 康熙笔画:23; 页码:页323第09

【廣韻】魚蹇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語蹇切,𠀤言上聲。【廣韻】山形如甑。一曰山峰。【張衡·南都賦】坂坻巀嶭而成巘。【沈約·鍾山詩】鬱律搆丹巘。 又叶魚軒切,音言。【詩·大雅】陟則在巘,復降在原。【謝靈運·山居賦】九泉別㵎,五谷異巘。叶下軒。 【正字通】六書故省作〈山鬳〉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