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yìn 注音:yìn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5 笔顺:撇折横折竖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QGBH 五笔98:QGBH UNICODE:U+5370 四角号码:77720

仓颉:HPSL GBK编码:D3A1 规范编码:0285

yìn ㄧㄣˋ

◎ 图章,戳记:印章印玺印记印把子(亦喻政权)。

◎ 痕迹:手印指印印子(a.痕迹;b.高利贷的一种,全称“印印钱”)。

◎ 用油墨、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、布、器皿等材料上:印刷排印印制印发( fā )。

◎ 彼此符合:印证心心相印

◎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:印象

◎ 姓。

◎ 印

marking signet stamp imprint character impress

详细字义

◎ 印 yìn

〈名〉

(1)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左是手爪,右象跪着的人,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。本义:官印)

(2) 同本义 [official seal]

印,执政所持信也。——《说文

玺者,印也。印者,信也。——蔡邕独断

印,验也。——《苍颉篇

玺谓之印。——《小尔雅》。按,古上下通曰玺。秦以来,天子诸侯王称玺,独以玉;列侯至二千石曰章,千石至四百石曰印。

每字为一印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密布字印。

每一字皆有数印。

其印自落。

(3) 又如:印务(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;也指官印和职务);印券(盖有官印的凭证);印佩(官印);印牌(将印或令牌);印囊(古代装印信的口袋);印曹(掌刻印的官)

(4) 泛指图章 [seal]

凡写诗文,名印当在上,字印当在下,道号又次之…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,用印皆然。—— 明· 徐官《古今印史

(5) 又如:打印(盖图章);印匣(印章盒);印篆(印章);印合(印盒,模子)

(6) 痕迹,标记 [print]

原来宋时,但是犯人,徒流迁徙的,都脸上刺字,怕人恨怪,只唤做“打金印”。——《水浒传

(7) 又如:手印;印痕;印识(犹印记)

(8)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[score]。如: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

(9) 姓

词性变化

◎ 印 yìn

〈动〉

(1) 盖章 [seal]

县啬夫若丞及仓、乡相杂以印之。——《睡虎地秦墓竹简

(2) 又如:印子债(一种高利贷,即印子钱);印结(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,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,上盖六部印,这文书叫“”。盖印的“”叫“印结”);印马(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,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);印子铺(房)(放印子钱的处所);印封(盖印的封泥);印署(盖印签押)

(3) 印刷 [print]

板印书籍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若止印二三本。

若印数十本。

此印者才毕。

(4) 又如:印板(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);印板儿(刻着字的板。喻印象深刻);印造(印刷制作)

(5) 印证 [confirm]。证明与事实相符

虽时光倒流,儿时可再,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。(证印:印证)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

(6) 又如:印正(证明;验证)

(7) 铭刻 [engrave]。如:深深印在脑子里

(8) 直接将[邮票] 印在[明信片,信封] 上 [impress]。如:印有两分的邮票

(9) 使物上留下痕迹 [stamp]

脚上印着黄泥。——郭沫若女神

(10) 又如:印合(模子)

[①][yìn]

[《廣韻》於刃切,去震,影。]

(1)官印。

(2)指印官。参见“印委”、“印官”。

(3)泛指图章。

(4)盖章。

(5)如盖章般在物体上留下痕迹。

(6)比喻留下深刻印象。

(7)痕迹;印记。

(8)印烙。

(9)印刷。

(10)指印刷活字。

(11)印证。

(12)符合;吻合。

(13)按压;压抑。

(14)轻按使液体渗入。

(15)谓燃香。

(16)印度的省称。

(17)通“”。

(18)姓。春秋郑有印堇父,见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

[广 韵]:於刃切,去21震,yìn,臻開三去眞A影

[平水韵]:去声十二震

[唐 音]:qi?n

[国 语]:yìn

[粤 语]:jan3ngan3

[闽南语]:in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子集下】【卩字部】 印; 康熙笔画:6; 页码:页159第10

〔古文〕𠘄【唐韻】於刃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伊刃切【正韻】衣刃切,𠀤因去聲。【說文】執政所持信也。从爪从卪。卪象相合之形。今文作卩,瑞信也。手爪以持印。會意。【廣韻】符,印也。印,信也,亦因也,封物相因付。【增韻】刻文合信也。【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】二千石皆銀印,二百石以上皆銅印。【註】師古曰:刻文云:某官之印。又姓。【廣韻】左傳,鄭大夫印段,出自穆公子印,以王父字爲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