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gè luò 注音:gè luò 部首:石 部首笔画:5
笔画:11 笔顺:横撇竖折横撇折捺竖折横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DTKG 五笔98:DTKG UNICODE:U+784C 四角号码:17664
仓颉:MRHER GBK编码:EDD1 规范编码:4797
硌
luò ㄌㄨㄛˋ
◎ 山上的大石。
详细字义
◎ 硌 gè
〈动〉
(1) 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 [(of sth. hard or bulging)press or rub against]
这条石子路真硌脚
(2) 又如:硌脚;硌牙(牙齿被硬物垫磨、损伤)
(3) 另见 luò
词性变化
◎ 硌 luò
〈动〉
(1) 用同“摞”。重叠堆起 [stack up]
他却搬张桌子,又硌张椅子,坐在上面。——《儿女英雄传》
(2) 另见 gè
[①][luò]
[《廣韻》盧各切,入鐸,來。]
(1)大石貌。
(2)见“硌硌”。
(3)摞;堆叠。
(4)指堆叠成的堆。
[②][gè]
(1)触着硬物使人觉得难受或受到损伤。
(2)见“硌2蹴”。
[广 韵]:盧各切,入19鐸,luò,宕開一入唐來
[平水韵]:入声十药
[粤 语]:gok3lok6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午集下】【石字部】 硌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830第02
【廣韻】盧各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歷各切,𠀤音洛。山上大石也。【山海經】西上申之山,無草木而多硌石。 又【玉篇】石次玉。 又【韻會】磊硌,石貌。 又硌硌,石堅不相入貌。 又【嵆康·琴賦】碪䂽磥硌,美聲將興。【註】磥硌,壯大貌。 又【集韻】郞狄切,同礫。小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