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4

笔画:17 笔顺:捺折竖捺竖折横竖竖横横竖折横捺撇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PYMU 五笔98:PYMU UNICODE:U+79AE 四角号码:35218

仓颉:IFTWT GBK编码:B659 规范编码:

lǐ ㄌㄧˇ

◎ “”的繁体字。

◎ 人類的行為規範。《禮記•曲禮上》:“夫禮者,所以定親疏,決嫌疑,別同異,明是非也。”

◎ 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。如:“行禮”、“有禮”《左傳•僖公三十年》:“以其無禮於晉,且貳於楚也。”

◎ 儀式。如:“典禮”﹑“婚禮”﹑“喪禮”﹑“成年禮”

◎ 表敬意的贈品。如:“千里送鵝毛,禮輕情意重”《晉書•卷七十七•陸曄傳》:“及受禮,唯酒一斗,鹿肉一柈。”

◎ 儒家的經典。見“三禮”條。

◎ 姓。如漢代有禮賢。

◎ 祭。《儀禮•覲禮》:“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,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”《文選•揚雄•甘泉賦》:“集乎禮神之囿,登乎頌祇之堂。”

◎ 尊敬、厚待。如:“禮賢下士”《呂氏春秋•開春論•察賢》:“魏文侯師卜子夏,友田子方,禮段干木。”

[①][lǐ]

[《廣韻》盧啓切,上薺,來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“1”的今字。

(1)敬神。谓事神致福。

(2)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行为准则、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。

(3)礼遇;厚待。

(4)庄严;有威仪。

(5)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、典礼。古代礼之名有五:吉、凶、军、宾、嘉。礼之事有九:冠、婚、朝、聘、丧、祭、宾主、乡饮酒、军旅。

(6)礼物。

(7)礼文;礼书。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皆古言礼之书,合称“三礼”。

(8)通“”。甜酒。

(9)用同“”。理睬。

(10)姓。春秋时卫国有大夫礼孔、礼至。

[上古音]:脂部来母,lyei

[广 韵]:盧啓切,上11薺,lǐ,蟹開四上齊來

[平水韵]:上声八荠

[粤 语]:lai5

[闽南语]:le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午集下】【示字部】 禮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847第07

〔古文〕礼𠃞𤔑【廣韻】盧啓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里弟切【正韻】良以切,𠀤音蠡。【說文】禮,履也,所以事神致福也。【釋名】禮,體也。得其事體也。【韻會】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,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,使各得其敘之謂禮。 又姓。【左傳】衞大夫禮孔。 【徐鉉曰】五禮莫重於祭,故从示。豊者,其器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