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1

笔画:3 笔顺:撇横折 结构:独体结构

五笔86:TNB 五笔98:TNB UNICODE:U+4E5E 四角号码:80717

仓颉:ON GBK编码:C6F2 规范编码:0042

qǐ ㄑㄧˇ

◎ 向人讨、要、求:乞求乞丐乞灵(向神佛求助)。乞怜

◎ 姓。

◎ 乞

beg supplicate

详细字义

◎ 乞 qǐ

〈动〉

(1) (象形。《说文》本作“”,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。本义:向人求讨)

(2) 同本义 [beg;go begging]

乞,谓行匄也。——《苍颉篇

郑伯乞盟。——《春秋·僖公八年》

乞者,处其所而请与也。——《谷梁传

操瓢而乞者。——《庄子·盗跖》

乞食于野人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以钱币乞之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伤仲永

乞为囚虏之不暇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策

瑞亦屡疏乞休。——《明史

(3) 又如:乞化(乞讨;化缘);乞言(求取可行的善言);乞邻(向邻人求取);乞粮(求人济助粮食);乞活(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);乞募(求募);乞麾(求住地方长官);乞灵(求助于神灵或某种神威);乞请(乞讨)

(4) 引申为请求,希望 [ask;request;hope]

乞,求也。——《广韵

宋公使来乞师,公辞之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

(5) 又如:乞匄(乞求);乞免(求人赦免;自请免官);乞师(求人出兵相助);乞鞫(请求复审);乞念(乞求考虑);乞哀(乞求怜悯、饶恕);乞和(求和);乞命(请求宽宥生命)

(6) 被;叫 [be+…-ed]

那和尚猛可地乞他摔住。——《清平山堂话本

乞那婆子缠不过,便道:“你放了手,我去便了。”——《水浒传

词性变化

◎ 乞 qǐ

〈名〉

(1) 乞丐 [beggar]

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

余疑其为女乞而问曰:“尔有丈夫乎?”乞微笑。——袁宏道山居小话

(2) 又如:乞俭(乞丐)

(3) 姓

[①][qǐ]

[《廣韻》去訖切,入迄,溪。]

(1)求讨;祈求;请求。

(2)行乞。

(3)索取。见“乞米”。

(4)贫穷。

(5)姓。晋有乞宿云。见《晋书》。

[②][qì]

[《集韻》丘既切,去未,溪。]

(1)给,给与。

(2)犹被。

(3)始终;一直。

(4)同“”。气,气味。

(5)同“”。廪饩,官府供给之食。

[广 韵]:去迄切,入9迄,qi,臻開三入欣溪

[平水韵]:入声五物

[唐 音]:ki?t

[国 语]:qǐ

[粤 语]:hat1

[闽南语]:khit4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子集上】【乙字部】 乞; 康熙笔画:3; 页码:页84第03

【廣韻】去訖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欺訖切,𠀤音䒗。求也。【禮·內則】五帝憲三王有乞言。【史記·王翦傳】將軍之乞貸,亦已甚矣。【後漢·李通傳】以病上書乞身。 又【釋典】比丘者,華言乞士,謂內乞法資心,外乞食資身也。 又姓。五代將乞力。又乞伏,複姓。 又【集韻】丘旣切【正韻】去冀切,𠀤音器。凡與人物,亦曰乞。【前漢·朱買臣傳】吏卒更乞匃之。【註】音氣。【晉書·謝安傳】謂甥羊曇曰:以墅乞汝。 【鄭樵·通志】气,氣也。因聲借爲與人之乞,音氣。因與人之義,借爲求人之乞,此因借而借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