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suì 注音:suì 部首:部首笔画:5

笔画:17 笔顺:撇横竖撇捺横竖折横横竖横捺捺折捺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TGJN 五笔98:TGJN UNICODE:U+7A57 四角号码:25933

仓颉:HDJIP GBK编码:CBEB 规范编码:3415

suì ㄙㄨㄟˋ

◎ 禾本植物聚生在茎的顶端的花和果实:麦穗稻穗谷穗穗轴穗状花序

◎ 用丝线、布条或纸条等扎成的、挂起来往下垂的装饰品:灯笼穗儿

◎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别称。

◎ 姓。

◎ 穗

fringe spike

详细字义

◎ 穗 suì

〈名〉

(1) (会意。从禾,惠声。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上顶端部分。亦泛指穗状花实)

(2) 同本义 [the ear of grain;spike]

赪茎素毳,并柯共穗之瑞。——《曲水诗序》。注;“共穗,嘉禾了。”

彼黍离离,彼稷之穗。——《·王风·黍离》

彼有滞穗。——《·小雅·甫田》

(3) 又如:穗肥(禾谷作物幼穗分化期施用的追肥,可使幼穗有充足养分,穗大粒多,增加产量);麦穗

(4) 穗状之物 [tassel]。如:穗带(如穗状的带子);穗缰(带穗的缰绳);穗头(穗状物)

(5) 烛花或灯花 [snuff]

时复见残灯,和烟坠金穗。——韩偓懒卸头

(6) 中国广州市的别称 [another name for Guangzhou city]。古代传说中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至此,故称其为“

(7) 通“”。细而疏的麻布 。古时多用作丧服 [fine-textured cloth]。如:穗帷(灵帐。同繐帐);穗屦(细疏布所制,丧事时穿的鞋子);穗布(细而稀疏的麻布)

[①][suì]

[《廣韻》徐醉切,去至,邪。]

(1)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上顶端部分。

(2)泛指穗状花实。

(3)穗状之物。

(4)穗子。丝、绒等扎成的穗状饰物。

(5)灯花。

(6)量词。用于穗状之物。

(7)广州市的简称。

[上古音]:质部禅三母,zjiuet

[广 韵]:徐醉切,去6至,suì,止合三去脂A邪

[平水韵]:去声四寘

[粤 语]:seoi6

[闽南语]:sui7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午集下】【禾字部】 穗; 康熙笔画:17; 页码:页860第19

〔古文〕𦼯【唐韻】【集韻】𠀤徐醉切,音遂。【說文】禾成秀也。本作𥝩。或从惠。【詩·王風】彼稷之穗。【傳】穗,秀也。【書傳】成王時,有三苗貫桑葉而生,同爲一穗,其大盈車,長幾充箱。【後漢·張堪傳】堪拜漁陽太守,百姓歌曰:桑無附枝,麥穗兩岐,張君爲政,樂不可支。 又【墨池編】炎帝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,作穗書,用頒時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