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nán 注音:nán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9 笔顺:撇竖竖折横竖横折撇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WLLN 五笔98:WLET UNICODE:U+4FBD 四角号码:26227

仓颉:OWKS GBK编码:824F 规范编码:

nán ㄋㄢˊ

◎ 古同“”。

[①][nán]

[《廣韻》那含切,平覃,泥。]

亦作“1”。

(1)男子;男性的人。与“”相对。

(2)指男性。

(3)特指能从事劳动的青壮年男子。

(4)儿子。

(5)儿子对父母的自称。

(6)古代爵位名。五等爵的第五等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”《公羊传·隐公五年》:“天子三公稱公,王者之後稱公,其餘大國稱侯,小國稱伯、子、男。”徐彦疏:“公地方五百里,侯四百里,伯三百里,子二百里,男一百里。”《汉书·翟义传》:“莽乃并録,以小大爲差,封侯伯子男凡三百九十五人。”清代亦以称第二品爵位。

(7)指古代“五服”、“九服”之一的“男服”。

(8)指具备男子的性功能。

[国 语]:nán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子集中】【人字部】 侽; 康熙笔画:9; 页码:页103第28

俗男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