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qióng 注音:qióng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5 笔顺:横竖横折竖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ABH 五笔98:ABH UNICODE:U+909B 四角号码:17127

仓颉:MNL GBK编码:DAF6 规范编码:3529

qióng ㄑㄩㄥˊ

◎ 〔邛崃〕a.地名,在中国四川省;b.山名,在中国四川省。

◎ 〔邛都( dū )〕古地名,在今中国四川省西昌市,亦作“筇竹”。

◎ 病,劳:“匪其止共,维王之邛”

详细字义

◎ 邛 Qióng

〈名〉

(1) 故地名。邛城 [Qiong city]

邛,邛地在济阴县。从邑,工声。按汉书外戚侯表,邛城属济阴,此地字盖城字之误。…在今山东东昌府。——《说文通训定声

(2) 中国古州名 [Qiong prefecture]。汉置临邛县,南朝梁改置邛州。唐初治所在今邛崃东南的依政,显庆中移治临邛(今邛崃)。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

(3) 山名。即邛崃山 [Qionglai mountain]。在四川省荥经县西

匪其止共,维王之邛。——《·小雅·巧言》

[①][qióng]

[《廣韻》渠容切,平鍾,羣。]

亦作“1”。

(1)土丘,高丘。

(2)忧病。

(3)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国名。

(4)古州名。汉置临邛县,南朝梁改置邛州。唐初治所在今邛崃东南的依政,显庆中移治临邛(今邛崃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邛崃、大邑、蒲江等县地。明初降为县,成化中升为直隶州。1913年废,改本州为邛崃县。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。

(5)指邛竹杖。

(6)姓。

[上古音]:东部群母,giong

[广 韵]:渠容切,上平3鍾,qíong,通開三平鍾群

[平水韵]:上平二冬

[粤 语]:kung4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酉集下】【邑字部】 邛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1268第16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渠容切,音蛩。【說文】地名。在濟隂縣。 又縣名。【玉篇】蜀郡有臨邛縣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】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。 又水名。【韻會】邛水出嚴道邛崍山,入靑衣江。 又丘名。【詩·𨻰風】邛有旨苕。【註】邛,丘也。 又【廣韻】勞也,病也。【詩·小雅】匪其止共,維王之邛。【註】讒人不能共職,徒爲王病也。【又】我視謀猶,亦孔之邛。【註】惑於邪謀,不能斷以從善,故致亂也。 又姓。【列仙傳】周有邛疏。 【韻會】从邑从工。俗作卬,非。卬卽俯仰之仰。又卩與阝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