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5

笔画:10 笔顺:撇横竖撇捺横撇竖捺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TGIG 五笔98:TDHG UNICODE:U+79E0 四角号码:21919

仓颉:HDMFM GBK编码:B679 规范编码:

pī ㄆㄧˉ

◎ 古书上说的一种黑黍,一壳二米。

◎ 谷皮。

[①][pī]

[《廣韻》敷悲切,平脂,滂。]

[《廣韻》匹尤切,平尤,滂。]

[《廣韻》匹鄙切,上旨,滂。]

[《廣韻》芳婦切,上有,滂。]

黑黍的一种。每个壳中有二颗米。

[上古音]:之部滂母,phiu?

[广 韵]:敷悲切,上平6脂,pī,止開三平脂B滂

[平水韵]:上平四支·上声四纸

[粤 语]:pei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午集下】【禾字部】 秠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851第24

【唐韻】敷悲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攀悲切【正韻】鋪杯切,𠀤音坯。【爾雅·釋草】秬,黑黍。秠,一稃二米。【詩·大雅】維秬維秠。【疏】秬,黑黍之大名。黑黍中有一米者,別名爲秠。宗廟之祭,唯祼爲重,二米嘉異之物,鬯酒宜用之。漢和帝時,任城縣生黑黍,或三四實,實二米。得黍三斛八斗者是。 又【韻會】百穀之中,一稃二米,惟麥爲然。【說文】解秠字,一稃二米。而解來字云:來麰,一來二縫。是秠正此來麰爾。 又【廣韻】匹鄙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普鄙切,𠀤音嚭。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匹九切,音剖。又【集韻】俯九切,音缶。又【廣韻】匹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披尤切,𠀤音哹。又【五音集韻】敷羈切,音披。義𠀤同。


考證:〔【詩·大雅】維秬維柸。〕 謹照原文柸改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