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4

笔画:7 笔顺:横竖撇捺折横折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SNN 五笔98:SNN UNICODE:U+675E 四角号码:47917

仓颉:DSU GBK编码:E8BD 规范编码:3680

qǐ ㄑㄧˇ

◎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:杞人忧天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。简称“杞忧”)。

◎ 姓。

详细字义

◎ 杞 qǐ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木,己声。本义:木名,枸杞)

(2) 同本义。茄科,落叶小灌木。浆果卵圆形,红色。果实、根皮(地骨皮)可入药 [Chinese wolfberry]

杞,枸杞也。——《说文

南山有杞。——《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

我有圃生之杞乎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

千村万落生荆杞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车行

(3) 又如:杞狗(谓枸杞所化之犬);杞楠(二木名。杞与楠,皆佳木)

(4) 古国名 [Qi state]。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。公元前445年为楚所灭

[①][qǐ]

[《廣韻》墟里切,上止,溪。]

(1)木名。杞柳。

(2)木名。枸杞。

(3)木名。狗骨。

(4)古国名。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封诸侯国。相传武王伐纣后,封夏禹后代东楼公于杞,称杞国。公元前四四五年灭于楚。初在今河南杞县,后迁至今山东安丘东北。

(5)姓。春秋有杞梁。

[上古音]:之部溪母,khi?

[广 韵]:墟里切,上6止,qǐ,止開三上之溪

[唐 音]:ki??

[国 语]:qǐ

[粤 语]:gei2

[闽南语]:ki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杞; 康熙笔画:7; 页码:页512第11

【唐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墟里切【集韻】口已切,𠀤音起。【說文】枸杞也。【爾雅·釋木】杞,枸檵。【廣韻】枸杞,春名天精子,夏名枸杞葉,秋名却老枝,冬名地骨根。【本草】一名仙人杖,根名地骨皮。 又【嚴粲·詩緝】《詩》有三杞:《鄭風》無折我樹杞,柳屬也。《小雅》南山有杞,在彼杞棘,山木也。集于苞杞,言采其杞,隰有杞桋,枸杞也。○按嚴說,則《易·姤卦》以杞包瓜,《孟子》杞柳,此是柳屬。《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》杞梓皮革,自楚往也,《類篇》似豫章,此是山木。《陸璣·草木疏》苦杞,秋熟,正赤,服之輕身益氣,此是枸杞。《本草》沈存中云:陝西枸杞最大,高丈餘,可作柱。又枸杞之別種也。 又國名。夏之後。【論語】杞不足徵。 又姓。以國爲氏。【姓譜】望出齊郡。 又【集韻】象齒切。同㭒,田器。一曰徙土轝也。 又【類篇】下楷切,音駭。臿也。


考證:〔秋名卻老枝,冬名地骨皮。〕 謹照廣韻原文皮改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