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xìng 注音:xìng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8 笔顺:横竖横捺撇横横竖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FUFJ 五笔98:FUFJ UNICODE:U+5E78 四角号码:40401

仓颉:GTJ GBK编码:D0D2 规范编码:0983

xìng ㄒㄧㄥˋ

◎ 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:幸运侥幸幸存幸免幸未成灾

◎ 福气:幸福荣幸

◎ 高兴:庆幸欣幸幸甚

◎ 希望:幸勿推却幸来告语之

◎ 宠爱:宠幸得幸

◎ 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:巡幸

◎ 姓。

◎ 幸

favour good fortune luckily rejoice

详细字义

◎ 幸 xìng

〈形〉

幸,吉而免凶也。——《说文

幸而至于旦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
不幸短命死矣。——《论语》。皇疏:“凡应死而生曰幸。应生而死曰不幸。”

幸甚。——曹操步出夏门行

生固幸而遇予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

知幸与不幸。

幸获名成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

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,不过十之一二矣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

又如:三生有幸;荣幸(光荣而幸运);万幸(非常幸运);得此幸,不幸中的大幸;庆幸;天幸;不幸;万幸

词性变化

◎ 幸 xìng

〈副〉

(1) 通“”。侥幸 [luckily]

非分而得谓之幸。——《小尔雅

朝无幸位。——《荀子·富国》。注:“无德而禄谓之幸位。”

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。——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注:“侥倖也。”

幸得脱矣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幸皆杀之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

朕自得丞相,幸成帝业。——《三国演义

(2) 又如:幸心(侥幸心理);幸生(侥幸偷生);幸民(侥幸于万一之民);幸位(侥幸得位);幸得(幸而);幸诡(侥幸和诡诈);幸赏(侥幸得赏)

(3) 幸亏 [fortunately]

幸大雪踰岭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

幸诚门未有烧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

幸彼苍默佦

(4) 又如:幸为(幸而);幸然(幸亏);幸赖(幸亏依靠);幸得(幸亏);幸偶(幸运而偶然遇合)

(5) 表敬,副词,表明对方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幸运 [be lucky]

亦幸赦臣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乃幸见取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

幸君子书叙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

官入幸顾我。——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

(6) 又如:幸叨(有幸得到他人的好处);幸蒙(有幸承蒙);请不吝赐教为幸

◎ 幸 xìng

〈动〉.

(1) 使…欢乐、愉快或欣喜;庆幸 [rejoice over one’s happiness or good fortune]

愿大王以幸天下。——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

(2) 宠爱 [favor]

幸于赵王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你瞧瞧,把他幸的这个样儿,我劝你收着些儿好。——《红楼梦

(3) 又如:幸私(古谓帝王对人宠爱);幸昵(宠爱亲近);幸待(宠爱优待);幸媚(亲近宠幸);幸近(宠幸亲近);幸嬖(宠爱狎昵)

(4) 感受到怜悯之心 [sympathize]

王必幸臣与臣之母,愿先生之勿患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至忠》

(5) 希望 [I hope;I trust]

幸可广问讯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吾子幸观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

幸蒙其赏。——明· 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

幸宁吾心。——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

(6) 又如:幸为(希望);幸存照鉴(希望留存查照);幸来(希望前来);幸愿(希望);幸勉(望其勉力);幸望,幸翼(希望)

(7) 旧指皇帝亲临,后也泛指皇族亲临 [(of emperor)visit]

会幸苑中。——宋· 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
忽然有个诏书下来,说御驾亲幸泰山,要修 汉武帝封禅的故事。——《醒世恒言

(8) 又如:幸顾(帝王临幸垂顾);幸听(皇帝亲临听讲);幸学(皇帝巡视学校);幸御(帝王巡游时驻跸)

(9) 特指帝王与女子同房 [(of emperor’) sexual intercourse]

妇女无所幸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(10) 又如:得幸;御幸;王因幸之

(11) 遇 [meet]

二年冬,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。——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

(12) 使…活命 [save sb.’s life]

汝天下之国士也,幸汝以成而名。——《吕氏春秋

◎ 幸 xìng

〈名〉

(1) 幸福 [happiness]

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,幸也,吾何恨焉?——《三国演义

(2) 受宠的人 [favourite]

妾媵盈宫,非无爱幸也。——《申鉴

(3) 姓

[①][xìng]

[《廣韻》胡耿切,上耿,匣。]

(1)幸运。

(2)欢喜,庆幸。

(3)幸亏,幸而。

(4)亲近;宠爱。

(5)谓求恩倖。

(6)哀怜。

(7)褒赏。

(8)犹言优胜。

(9)封建时代称帝王亲临。

(10)特指帝王与女子同房。

(11)侥幸。

(12)希望,期望。亦为表示希望之辞。

(13)使活命。

(14)痊愈。

(15)正好,恰好。

(16)本来,原来。

(17)假使,倘若。

(18)尚,还。

(19)姓。晋有幸灵。

[广 韵]:胡耿切,上39耿,hèng,梗開二上耕匣

[平水韵]:上声二十三梗

[唐 音]:h??ng

[国 语]:xìng

[粤 语]:hang6

[闽南语]:heng7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寅集下】【干字部】 幸; 康熙笔画:8; 页码:页341第01

〔古文〕㚔𠂷【唐韻】胡耿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下耿切,𠀤音倖。【說文】本作𡴘。吉而免凶也。【前漢·高帝紀】願大王以幸天下。【註】晉灼曰:臣民被其德,以爲徼倖也。師古曰:幸者,可慶倖也。故福善之事皆稱爲幸。 又【小爾雅】非分而得曰幸。【增韻】非所當得而得,與不可免而免曰幸。【論語】罔之生也,幸而免。【中庸】小人行險以徼幸。【晉語】德不純,而福祿𠀤至,謂之幸。【荀子·富國篇】朝無幸位,民無幸生。 又冀也。【禮·檀弓】幸而至於旦。【註】幸,覬也。 又【玉篇】幸天子所至也。【蔡邕·獨斷】天子車駕所至,見令長三老官屬,親臨軒作樂,賜以食帛,民爵有級,或賜田租,故謂之幸。 又【玉篇】幸,御所親愛也。【前漢·佞幸傳】但以 媚貴幸。 又姓。【萬姓統譜】望出鴈門,晉有幸靈。唐有幸南容,貞元中進士。宋有幸元龍,嘉泰初進士。 又【韻補】古叶散。【易林】疾貧望幸,使伯行販。 【韻會】或作𠂷。【篇海】或作𢆎。𠂷字原作夭下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