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páng 注音:páng 部首:龍 部首笔画:16
笔画:20 笔顺:捺横撇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横折横折横横横 结构:半包围结构
五笔86:YUED 五笔98:OUED UNICODE:U+9F90 四角号码:00211
仓颉:IYBP GBK编码:FD8B 规范编码:
龐
páng ㄆㄤˊ
◎ 见“庞”。
[①][páng]
[《廣韻》薄江切,平江,並。]
(1)大。
(2)形容器物坚实。
(3)面庞。
(4)象声词。参见“龐龐”。
(5)用同“庬”。多而杂。
(6)姓。战国魏有庞涓。见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。
[②][lóng]
[《集韻》盧東切,平東,來。]
“庞2”的繁体字。
充实。参见“龐2龐”。
[上古音]:东部并母,beong
[广 韵]:薄江切,上平4江,páng,江開二平江並
[平水韵]:上平一东·上平三江
[粤 语]:pong4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亥集下】【龍字部】 龐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1537第03
【廣韻】薄江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皮江切,𠀤音胮。【說文】高屋也。 又雜亂貌。【書·周官】不和政龐。 又姓。周畢公高後,封於龐,因氏焉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盧東切,音籠。【集韻】充實也。【詩·小雅】四牡龐龐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湛恩龐洪。 又地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九眞郡都龐。 又【集韻】力鍾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盧容切,𠀤音龍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蒲蒙切,音蓬。充牣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