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tái 注音:tái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1 笔顺:横竖竖捺捺横折捺竖折横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AICK 五笔98:AICK UNICODE:U+83ED 四角号码:44163

仓颉:TEIR GBK编码:C7A0 规范编码:

tái ㄊㄞˊ

◎ 古同“”。

chí ㄔˊ

◎ 〔菭蘠〕菊的别称。

[①][tái]

[《廣韻》徒哀切,平咍,定。]

亦作“1”。

植物名。属隐花植物类,根、茎、叶区别不明显,有青、绿、紫等色,多生于阴湿地方,延贴地面,故亦叫地衣。

[②][tāi]

舌上的垢腻曰“舌苔”。

[广 韵]:直尼切,上平6脂,chí,止開三平脂B澄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菭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1039第09

【集韻】澄之切,音治。說文,菭蘠,草名。 又【廣韻】直尼切,音墀。水衣也。 又與苔通。【前漢·外戚傳】華殿塵兮玉階菭,中庭萋兮綠草生。【顏註】菭音臺,水氣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