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5

笔画:13 笔顺:捺捺折撇捺折横撇折竖竖折竖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PWNM 五笔98:PWNM UNICODE:U+7A9F 四角号码:30272

仓颉:JCSUU GBK编码:BFDF 规范编码:3028

kū ㄎㄨˉ

◎ 洞穴:石窟狡兔三窟窟窿

◎ 人聚集的地方,多指歹徒聚集之所:匪窟魔窟

◎ 窟

hole

详细字义

◎ 窟 kū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穴,屈声。本义:土穴)

(2) 同本义 [cave]

窟,兔崛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字亦作窟。

兔之所息谓之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兽》

兽穴曰窟。——《通俗文》。按,凡穴土皆曰堀。

西厌月窟。——《汉书·扬雄传》

昔者先王未有官室,冬则居营窟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

(3) 又如:窟弄(洞;孔);窟窍(窟窿;洞);窟窦(洞空貌);窟宠(窟窿)

(4) 洞穴[cavity;hole;cave]

狡兔有三窟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
(5) 又

今君有一窟。

(6) 又

请为君复凿二窟。

(7) 又

三窟已就。

(8) 又如:石窟;窟穴(洞穴);窟窦(洞穴);窟窖(地窖);:窟居(谓以洞穴为住所);窟穴(动物栖身的洞穴)

(9) 指人或物汇集处 [den]。如:赌窟;贫民窟;窟穴(指隐士的住所);窟藏(隐匿之所);窟薮(寄托或藏身之所)

词性变化

◎ 窟 kū

〈动〉

(1) 穴居;作巢 [live in caves]

狐兔窟于殿傍。——晋· 潘岳《西征赋

(2) 又如:窟守(穴居不出);窟岩(岩穴);窟穴(做巢;盘踞);窟宅(居住;盘踞)

[①][kū]

[《廣韻》苦骨切,入没,溪。]

2”的被通假字。

(1)土室。

(2)指兽、虫、鱼等栖止的洞穴。

(3)泛指洞穴。

(4)指人或物汇集处。

(5)穴居;作巢。

(6)挖(洞)。

(7)见“窟窟”。

(8)通“”。高峻貌。

(9)通“”。穷尽;匮乏。

[广 韵]:苦骨切,入11沒*,ku,臻合一入魂溪

[平水韵]:入声六月

[粤 语]:fat1

[闽南语]:khut4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午集下】【穴字部】 窟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866第33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苦骨切,音𡼿。【篇海】窟,室也,孔穴也。【禮·禮運】昔者先王未有宮室,冬則居營窟。【左傳·襄三十年】鄭伯有爲窟室,而夜飮酒。【史記·專諸傳】公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。【註】謂掘地爲室。 又山名。【北史·鄭義傳】隱居滎陽三窟山。【水經注】唐述山謂之唐述窟。又西一里有時亮窟。 又月窟,月所生。 又【戰國策】蘇秦特窮巷掘門。【註】掘卽窟,古字通。 又叶丘月切,音闕。【謝靈運·辭祿賦】解龜紐于城邑,反褐衣于丘窟。頖人事于一朝,與世物乎長絕。 又叶區乙切,音乞。【蘇軾·石炭詩】君知欲斫姦邪窟,楚國何曾斬無極。 【六書音義】亦作堀𡻋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