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duō 注音:duō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10 笔顺:折捺折捺折捺折捺竖竖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CCCJ 五笔98:CCCJ UNICODE:U+525F 四角号码:72400

仓颉:EEEEN GBK编码:8484 规范编码:7176

duō ㄉㄨㄛˉ

◎ 删削:剟去繁文

◎ 割取。

◎ 剌。

详细字义

◎ 剟 duō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本义:削,删除)

(2) 同本义 [omit]

剟,刊也。——《说文

剟,削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三》

吏治榜笞数千刺剟。——《史记·张耳陈馀传》

(3) 又如:剟削(删除,清除);剟除(削除)

(4) 割,割取 [cut]

盗者剟寝户之帘。——《汉书·贾谊传》。注:“割取之也。”

(5) 又如:剟材(身有残疾的人材)

(6) 雕刻 [carve]

村人曳在道旁西,耶娘父母不知。上剟排书字,此是死不归。——《敦煌曲子词

(7) 通“”。掇拾 [pick up]。如:剟拾(摭拾);剟裒(掇集);剟取(摘取,选取);剟剽(摘抄)

[①][duō]

[《廣韻》丁括切,入末,端。]

[《廣韻》陟劣切,入薛,知。]

(1)刊削,刪除。

(2)割;割取。

(3)刺,戳。

(4)雕刻用的方刀。

(5)指雕刻。

(6)通“”。掇拾。

[广 韵]:丁括切,入13末,duo,山合一入桓端

[平水韵]:入声五物·入声七易·入声九屑

[国 语]:duō

[粤 语]:zyut1zyut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子集下】【刀字部】 剟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141第28

【唐韻】陟劣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株劣切,𠀤音輟。【說文】刊也。从刀,叕聲。【商子·定分篇】有敢剟定法令者死。又刺也。【史記·張耳𨻰餘傳】吏治榜笞,數千刺剟,身無可擊者。又割也。【前漢·賈誼傳】剟寢戸之簾。【註】師古曰:剟謂割取之也。又與掇通。【前漢·王嘉傳】掇去宋弘。【註】師古曰:掇,讀曰剟。剟,削也。又【唐韻】丁活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都活切【正韻】都括切,𠀤音掇。【郭璞·爾雅序】剟其瑕礫。【疏】剟削去其疵瑕瓦礫。剟音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