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bǐng 注音:bǐng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7 笔顺:横竖折撇捺折竖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GMWB 五笔98:GMWB UNICODE:U+90B4 四角号码:17227

仓颉:MBNL GBK编码:DAFB 规范编码:3684

bǐng ㄅㄧㄥˇ

◎ 古地名,在中国今山东省费县。

◎ 姓。

详细字义

◎ 邴 bǐng

〈名〉

(1) 春秋郑祀泰山之邑 [Bing town]。故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东约三十七里处

(2) 姓

[①][bǐng]

[《廣韻》兵永切,上梗,幫。]

[《廣韻》陂病切,去映,幫。]

(1)古地名。春秋郑邑。故地在今山东省费县境。

(2)见“邴邴”。

(3)姓。春秋齐有邴夏。见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。

[广 韵]:兵永切,上38梗,bǐng,梗開三上庚幫

[平水韵]:上声二十三梗·去声二十四敬

[粤 语]:bing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酉集下】【邑字部】 邴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1269第31

【唐韻】兵永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補永切,𠀤音丙。【說文】宋下邑,在泰山。 又鄭地。【穀梁傳·隱八年】鄭伯使宛來歸邴。邴者何,鄭湯沐之邑也。 又姓。【左傳·成二年】邴夏御齊侯。通作丙。【前漢·宣帝紀】邴吉,或作丙吉。 又和適貌。【莊子·大宗師】邴邴乎其似喜乎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𠀤陂病切,音柄。【廣韻】邑名。 又姓。【左傳·哀十一年】邴洩爲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