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zhì 注音:zhì 部首:鳥 部首笔画:11
笔画:16 笔顺:撇横横撇捺撇竖折横横横折捺捺捺捺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TDWO 五笔98:TDQO UNICODE:U+9D19 四角号码:87827
仓颉:OKHAF GBK编码:F876 规范编码:
鴙
zhì ㄓˋ
◎ 古同“雉”,野鸡。
[①][zhì]
[《廣韻》直几切,上旨,澄。]
(1)鸟名。通称野鸡。雄者羽色美丽,尾长,可做装饰品。雌者尾较短,灰褐色。善走,不能远飞。肉味鲜美。
(2)指猎取野鸡。参见“雉兔”。
(3)古代博戏中的采名。
(4)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。长三丈,高一丈为一雉。
(5)指雉堞。
(6)古代诸侯之宫门名。一说天子之宫门名。
(7)通“夷”。平。
(8)通“矢”。陈列。
(9)通“絼”。牛鼻绳。
[②][kǎi]
[《集韻》口駭切,上駭,溪。]
见“矲雉”。
[③][sì]
[《集韻》序姊切,上旨,邪。]
通“兕1”。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亥集中】【鳥字部】 鴙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485第21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𠀤直几切,音滍。同雉。【廣雅】野雞雉也。又【字彙】鴙,古謂之鶻。【前漢·五行志】魯哀公時,有隼集於陳庭。【師古註】隼,鷙鳥,卽今之鴙也。鴙,胡骨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