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jīng 注音:jīng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0 笔顺:捺捺横横折折折横竖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IGVA 五笔98:IGVA UNICODE:U+6D87 四角号码:31112

仓颉:EMVM GBK编码:9BDC 规范编码:

jīng ㄐㄧㄥˉ

◎ 见“”。

[①][jīng]

[《廣韻》古靈切,平青,見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

(1)水名。

(2)沟渎,浜。

(3)大便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形有餘則腹脹,涇溲不利,不足則四支不用。”王冰注:“涇,大便;溲,小便也。”一说,为月经。

[②][jīng]

[《集韻》古定切,去徑,見。]

2”的繁体字。

直流的水波。

[上古音]:耕部見母,kyeng

[广 韵]:古靈切,下平15青,jīng,梗開四平青見

[平水韵]:下平九青·去声二十五径

[唐 音]:geng

[国 语]:jīng,qǐng

[粤 语]:ging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涇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626第08

【唐韻】古靈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堅靈切,𠀤音經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出安定涇陽开頭山。【書·禹貢】涇屬渭汭。【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】雍州,其川涇汭。 又丹陽有涇水。【前漢·地理志註】涇水,出蕪湖。 又交趾有涇水。【水經注】涇水,出龍編縣高山。 又通也。【莊子·秋水篇】涇流之大。【註】涇,通也。謂通流也。 又州名。【韻會】漢武分安定郡,元魏攺涇州。 又縣名。涇陽縣,屬西安府,本秦縣。涇縣,屬寧國府。本唐猷州。𠀤見【廣輿記】。 又【集韻】棄挺切,音謦。泉也。 又古定切,音徑。涇涏,直流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