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xié yé 注音:xié yé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6 笔顺:横折竖撇折竖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AHTB 五笔98:AHTB UNICODE:U+90AA 四角号码:77227

仓颉:MHNL GBK编码:D0B0 规范编码:0405

xié ㄒㄧㄝˊ

◎ 不正当,不正派:邪恶( è )。邪念邪说

◎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:寒邪风邪

◎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:( zhònɡ )邪

◎ 妖异怪诞:邪魔邪术

◎ 古同“”。

yé ㄧㄝˊ

◎ 古同“”,疑问词。

xú ㄒㄩˊ

◎ 古同“”,缓慢。

◎ 邪

evil irregular

详细字义

◎ 邪 xié

〈形〉

(1) (形声。从邑,牙声。本义:琅邪郡。字亦作琊)

赤芾在股,邪幅在下。——《·小雅·采菽》

方直不曲谓之正,反正为邪。——《贾子道术

竹林,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。——《春秋繁露

回邪曲直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
(2) 又如:邪靡(倾斜披靡的样子);邪睨(斜视);邪绝(斜行度越)

(3) 不正当,不正派 [evil]

虽有奇邪而不治者。——《礼记·祭义》

亡正处邪。——《周书·王佩》。注:“奸术也。”

愚乱之邪臣。——宋玉登徒子好色赋

是以邪氛岁增。——《汉书·元帝纪》

放辟邪侈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惧谗邪。——唐·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

去邪无疑。——《尚书

愤世疾邪。——明· 刘基《卖柑者言

辟邪说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

(4) 又如:邪魔(恶习);邪皮(不正经,不老实);邪说诬民(用有严重危害性的言论欺骗人民);邪术(不正当的方术)

(5) 异常。妖异怪诞 [heretical]

性不信巫邪。——《南史

(6) 又如:邪螭(古代传说中之蛟龙,头上无角);邪教;邪传(怪异的传闻);异端邪说;邪魔外道(指各形各色的鬼怪。或形容事情不入正途)

词性变化

◎ 邪 xié

〈名〉

(1) 品行不正的人 [crafty and evil person]

任贤勿二,去邪勿疑。——《·大禹谟》

邪曲之害公。(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。邪、曲,不正,邪恶的人。名词)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(2) 又如:邪丑(邪恶丑陋的人)

(3) 中医指邪气 [pathogenic factor]。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。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

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——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

(4) 又如:寒邪;风邪;灸刺和药逐去邪

(5) 妖异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称的神怪、妖异 [demon]。如:中邪;妖邪;邪魅

(6) 另见 yé

基本词义

◎ 邪 yé

(1) 见“莫邪”( mòyé)

(2) 古同疑问词“

欺秦邪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令名不彰邪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
何预我邪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

是且非邪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

肖于器邪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

可迎之邪。——《资治通鉴

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(邪,语助词,表反诘,吗)!——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

此画果真邪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

同于真邪。

(3) 另见 xié

[①][xié]

[《廣韻》似嗟切,平麻,邪。]

(1)不正;不正派。

(2)指品行不正的人。

(3)私心。

(4)中医学上指一切致病因素为邪,如风寒暑湿之气。

(5)妖异怪诞之事。

(6)异常;不平常。

(7)偏斜。

[②][yé][yá]

[《廣韻》以遮切,平麻,以。]

(1)古地名。

(2)今山东省胶南县有琅邪山。按,邪也写作“”。今读yá。参见“琅邪”。

(3)语气助词。表疑问。

(4)语气助词。表反诘。

(5)语气助词。表感叹。

(6)语气助词。表停顿。

(7)语气助词。表判断。

(8)叹词。

(9)劳动时众人协调动作,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声。

(10)通“”。

[③][yú]

[《集韻》羊諸切,平魚,以。]

通“1”。

指年历推算中剩余的日子。

[④][xú]

[《集韻》詳余切,平魚,邪。]

通“1”。

缓慢。

[⑤][shé]

[《集韻》時遮切,平麻,禪。]

星名用字。

[上古音]:鱼部邪母,zya

[广 韵]:以遮切,下平9麻,yé,假開三平麻以

[平水韵]:下平六麻

[粤 语]:ce4je4

[闽南语]:sia5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酉集下】【邑字部】 邪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1269第14

【廣韻】似嗟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徐嗟切,𠀤音斜。【廣韻】不正也。【正韻】姦思也,佞也。【易·乾卦】閑邪存其誠。【書·大禹謨】去邪勿疑。 又【韻會】辟邪,獸名。 又【唐韻】以遮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余遮切,𠀤音耶。【說文】琅邪,郡名。 又莫邪,劒名。吳大夫莫邪作寶劒,因名。 又呼韓邪,匈奴王名。【前漢·宣帝紀】呼韓邪單于來朝。 又若邪,水名。在越州會稽縣。又胥邪,木名。【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】留落胥邪。【註】胥邪,似椶櫚,皮可爲索。 又汙邪,下地田也。【史記·滑稽傳】汙邪滿車。 又助語,又疑辭,經傳俱作邪,俗作耶。 又【集韻】羊諸切,音余。與餘同。【史記·歷書】歸邪於終。【註】邪,餘分也。終,閏月也。 又【集韻】時遮切,音闍。瑞星名。【史記·天官書】如星非星,如雲非雲,命曰歸邪。【註】邪,音蛇。 又【字彙補】子可切,音左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邪與肅愼爲鄰。【註】邪讀爲左,謂東北接也。 又叶詳於切,音徐。【詩·邶風】其虛其邪,旣亟只且。【註】邪,亦作徐。緩也。 又叶伊宜切,音移。【尚書·考靈曜】虛爲秋𠋫,昴爲冬期。隂氣相左,德乃不邪。


考證:〔【史記·天官書】如星非星,如雲非雲,名曰歸邪。〕 謹照原文名改命。〔【詩·𠨒風】其虛其邪,旣亟只且。〕 謹照原文𠨒改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