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zhì 注音:zhì 部首:犭 部首笔画:3
笔画:11 笔顺:撇折撇撇横横竖折竖竖竖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QTRJ 五笔98:QTTJ UNICODE:U+7318 四角号码:42200
仓颉:KHHBN GBK编码:AA61 规范编码:
猘
zhì ㄓˋ
◎ 狂犬,疯狗:“夫猘噬固能伤人,而豺声亦当自毙。”
◎ 疯狂的:“狂马不触木,猘狗不自投于水。”
◎ 凶猛;勇猛:凶猘。“曹公闻策平定江南,意甚难之,常呼‘猘儿难与争锋也。’”
详细字义
◎ 猘 zhì
〈名〉
(1) 狂犬,猛犬。比喻暴狂之徒 [mad dog]
唯东有猘,唯西有虺。颠覆朋邻,我余有几!——唐· 韩愈《祭马仆射文》
(2) 又如:猘子(小疯狗。喻指勇猛的少年)
词性变化
◎ 猘 zhì
〈形〉
(1) [狗] 疯狂 [(of dog) becomes mad]
见有猘狗,啮人百节,肌肉散落,流血蔽地。——唐· 戴君孚《广异记》
(2) 又如:猘犬(猘狗。疯狗)
(3) 凶猛的样子 [fierce]。如:猘狂(猖狂);猘儿(指三国吴孙策。亦喻年少勇猛的人)
[①][zhì]
[《廣韻》居例切,去祭,見。]
[《集韻》征例切,去祭,章。]
(1)谓狗疯狂。参见“猘犬”、“猘狗”。
(2)狂犬、猛犬。比喻狂暴之徒。
(3)凶猛貌。
(4)指猖狂作乱。
[广 韵]:居例切,去13祭,jì,蟹開三去祭B見
[平水韵]:去声八霁
[粤 语]:zai3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巳集下】【犬字部】 猘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713第21
〔古文〕𤝼【集韻】征例切,音制。本作狾。或作瘈。詳狾字註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居例切,音罽。義同。【淮南子·氾論訓】猘狗之驚,以殺子陽。【集韻】或作狾瘈𪘥。 又【集韻】吉詣切,音計。或作狾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