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7 笔顺:横竖横横折撇折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RXXN 五笔98:RXXN UNICODE:U+6279 四角号码:52010

仓颉:QPP GBK编码:C5FA 规范编码:0622

pī ㄆㄧˉ

◎ 用手掌打:批颊(打嘴巴)。

◎ 刮:批凿

◎ 口头或用文字判定是非、优劣、可否:批准批示批复批语批阅批判眉批(写在书页天头上的批语)。

◎ 大量:批购批销

◎ 量词,用于大宗的货物或数量众多的事物:一批货物

◎ 棉麻等未捻成线、绳时的细缕:线批儿

◎ 批

batch block group

详细字义

◎ 批 pī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手,比声。本义:反手打)

(2) 同本义 [slap]。如:批他几个嘴巴;批颊(打耳光)

(3) 引申为打、攻击 [beat;strike;attack]。如:批挞(敲打);批拉(搏击;扑打);批头竹片(衙役手中的打人竹片。一头扎紧,一头劈分细条);批难(抗击仇敌);批鳞(触犯君王和显贵)

(4) 引申为刺入 [stab;prick into]

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——《庄子

(5) 批示。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写指示 [write instruction]。如:批文件;批作业;审批(审查批示);批帖(批文);批回(中央对地方官署奏请事宜的批复文书);批详(已批的公文);批子(支取银钱的批条);批反(批示答复)

(6) 分析;评论 [analyse;comment]

后人有《西江月》二词,批宝玉极恰。——《红楼梦

(7) 又如:揭批(揭发批判);批削(即批改);批拓(讥讽;轻视);批点(批评指画);批搨(即批评)

(8) 排除;排挤 [get rid of;remove;push aside]。如:批黜(开除贬斥);批抵(排挤打击);批根(排斥,摈弃);批倾(犹排斥);批患(排除祸患)

(9) 披露 [reveal]

妙玉扶乩批出来,众人不解。——《红楼梦

词性变化

◎ 批 pī

〈量〉

用为众多人或大批货物。如:一批游客;大批货物

◎ 批 pī

〈名〉

(1) 评语 [remark on a piece of writing]。如:眉批(在书眉或文稿上方写的批注);朱批(用朱笔写的评语);批本(加有批语的著作本子);批尾(在别人著作后面加评论批注);批抹(犹言批注校改);批笔(对作品加的评语)

(2) [口]棉麻等未捻成线、绳时的细缕 [fibres of cotton,flax etc. ready to be drawn and twisted]。如:线批儿;麻批儿

[①][pī]

[《廣韻》匹迷切,平齊,滂。]

亦作“1”。

(1)用手击。

(2)触;撞击;冲击。

(3)指攻击。

(4)排除;推开。

(5)剖;削。

(6)批示。

(7)评语。

(8)评判;评选。

(9)批判。

(10)棉麻等未捻成线、绳时的细缕。

(11)谓大量地、成批地买卖货物。

(12)事物分次第之称。

(13)今作量词。用于数量较多的事物或人。

[②][pí]

[《集韻》頻脂切,平脂,並。]

弹奏琴瑟的一种指法。谓推手向前。

[广 韵]:匹迷切,上平12齊,pī,蟹開四平齊滂

[平水韵]:上平八齐·入声九屑

[唐 音]:pei

[国 语]:pī

[粤 语]:pai1

[闽南语]:phe1,phoe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卯集中】【手字部】 批; 康熙笔画:8; 页码:页419第12

【唐韻】匹迷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篇迷切,𠀤音鈚。【說文】手擊也。【左傳·莊十二年】宋萬遇仇牧于門,批而殺之。 又【廣韻】推也,轉也。 又示也。【唐書·李藩傳】遷給事中,制敕有不便者,黃紙後批之。 又【韻會】與𠜱通。削也。【杜甫·房兵曹馬詩】竹批雙耳峻。 又【集韻】騈迷切,音鼙。擊也。又助也。 又頻脂切。與琵通。琵琶,馬上所鼓。或从手。【風俗通】批把,近世樂家所作,以手批把,因以爲名。 又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普弭切,音庀。亦手擊也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蒲結切,音蹩。讀若敝入聲。義同。【史記·荆軻傳】奈何以見陵之怨,欲批其逆鱗哉。【註】批謂觸擊之。又【孫臏傳】批亢擣虛。【註】批音白結反。相排批也。【莊子·養生主】批大郤,導大窾。 又【正韻】避列切,音別。義同。【韻會】通作㧙。【集韻】本作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