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féng 注音:féng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0 笔顺:撇折捺横横横竖捺折捺 结构:半包围结构

五笔86:TDHP 五笔98:TDHP UNICODE:U+9022 四角号码:37305

仓颉:YHEJ GBK编码:B7EA 规范编码:2007

féng ㄈㄥˊ

◎ 遇到:逢遇久别重逢逢凶化吉狭路相逢

◎ 迎合,巴结:逢迎逢君之恶

◎ 姓。

◎ 逢

meet

详细字义

◎ 逢 féng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辵( chuò)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夆( fēng)声。本义:遭逢,遇见)

(2) 同本义 [meet;come upon]

逢,遇也。——《说文

魑魅罔两,莫能逢之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

而亲以逢殆。——《楚辞·天问》

(3) 又

逢彼白雉。

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。——王勃滕王阁序

落花时节又逢君。——唐· 杜牧《江南春绝句

相逢何必曾相识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

(4) 又如:逢辰(遇到好的时刻);逢会(遇到时机;相会,会合);逢场(遇到或到达某场合);逢晤(当面相遇)

(5) 迎,迎接 [meet face to face]

道而得神,是谓逢福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。注:“逢,迎也。”

逢君之恶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主人能爱客,终日有逢迎。——唐· 王维《与卢象集朱家

(6) 迎合 [pander to]

逢君之恶其罪大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(7) 又如:逢君(迎合君主的心意);逢意(迎合他人心意);逢合(迎合);逢恶导非(逢迎坏人,助长恶行)

词性变化

◎ 逢 féng

〈形〉

(1) 大的 [big]

子孙其逢。——《·洪范》

丘少居鲁,衣逢掖之衣。——《礼记·儒行》

(2) 又如:逢掖(宽大的衣袖);逢长(久长);逢衣(古时儒者所穿的一种宽袖衣)

(3) 通“”( fēng)

(4) 壮大,茂盛 [strengthen;lush]

身其康强,子孙其逢吉。——《·洪范》

(5) 又如:逢昌(壮大昌盛)

(6) 宽大 [loose]

逢衣浅带,解果其冠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
汝逢衣徒也。——《列子·皇帝》

◎ 逢 féng

〈名〉

通“”。烽火。古代边防要塞报警的烟火 [signal fire]

大汉之德,逢涌原泉。——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

[①][féng]

[《廣韻》符容切,平鍾,奉。]

(1)遇到;遇见。

(2)逢迎;迎合。

(3)占卜。

(4)大,与小相对。

(5)通“”。炒熟或煮熟的麦粒。

(6)通“”。

(7)通“”。参见“逢涌”。

[②][péng]

[《集韻》蒲蒙切,平東,並。]

见“2逢”。

[③][páng]

[《廣韻》薄江切,平江,並。]

姓。古有逢蒙。见《孟子·离娄下》。

[上古音]:东部并母,bong

[广 韵]:符容切,上平3鍾,féng,通開三平鍾並

[平水韵]:上平一东·上平二冬·上平三江

[粤 语]:fung4

[闽南语]:hong5,phong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酉集下】【辵字部】 逢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1258第16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符容切,音縫。【說文】遇也。从辵,峯省聲。【正韻】値也。【左傳·宣三年】不逢不若。【書·洪範】子孫其逢吉。 又【正韻】迎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逢、迎,逆也。自關而西。或曰迎,或曰逢。 又逆也。【前漢·東方朔傳】逢占射覆。【註】逆占事,猶言逆刺也。 又大也。【禮·儒行】衣逢掖之衣。【註】衣掖下寬大也。 又閼逢,歲名。【爾雅·釋天】太歲在甲曰閼逢。【註】言萬物鋒芒欲出,壅遏未通也。 又與縫通。【禮·玉藻】深衣縫齊倍要。【註】縫,或爲逢。 又有逢,國名。【左傳·昭二十年】有逢伯陵因之。【註】逢伯陵,殷諸侯。 又姓。齊逢丑父。 又【廣韻】【韻會】蒲蒙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蒲紅切,𠀤音蓬。鼓聲也。【詩·大雅】鼉鼓逢逄。 又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封禪書】大漢之德,逢涌原泉。【註】逢讀若㷭,言如熢火之升,原泉之流。 又叶符方切,音房。【韓愈詩】蕭條千萬里,會合安可逢。叶上江、下鄕。◎按从夅者,音龎。从夆者,音縫、音蓬。【顏氏家訓】逄、逢之別,豈可雷同。


考證:〔符容切,音蓬。〕 謹按逢在冬韻,蓬在東韻,逢字不音蓬,謹照廣韻逢字同音之字改爲縫。〔【爾雅·釋歲】太歲在甲曰閼逢。〕 謹照原書釋歲改釋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