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lán 注音:lán 部首:部首笔画:5

笔画:17 笔顺:捺折竖撇捺捺竖折横竖折捺撇横竖撇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PUUI 五笔98:PUUL UNICODE:U+8955 四角号码:37220

仓颉:LLSW GBK编码:D25B 规范编码:8145

(襴)

lán ㄌㄢˊ

◎ 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。

详细字义

◎ 襕

襴 lán

〈名〉

(1) 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[gown]

身穿着绿襕,手拿着一管笔。——孟汉卿魔合罗

(2) 又如:襕衫(古代士人之服。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,故称);襕袍(古代的一种公服。因其于袍下施横襕为裳,故称。明、清时为秀才举人之公服)

[①][lán]

[《集韻》郎干切,平寒,來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1”。

(1)古代衣与裳相连的长衣下摆所加的作为下裳形制的横幅,称为襴。加襴之制,始于北周而定于唐。

(2)指襴衫。

(3)指襴袍。

(4)通“”。界阑。

[平水韵]:上平十四寒

康熙字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