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hū huī xì 注音:hū huī xì 部首:部首笔画:4

笔画:6 笔顺:折捺横折撇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CAT 五笔98:CAY UNICODE:U+620F 四角号码:73450

仓颉:EI GBK编码:CFB7 规范编码:0584

(戲)

xì ㄒㄧˋ

◎ 玩耍:游戏儿戏嬉戏戏豫(嬉游逸乐)。二龙戏珠

◎ 嘲弄,开玩笑:戏言戏弄戏谑(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)。

◎ 演员在舞台上化装表演故事的艺术:戏剧戏文戏码(戏曲演出的节目)。戏剧性

◎ 指具体剧种:京戏黄梅戏皮影戏木偶戏马戏

◎ 戏

drama joke make fun of play show sport

详细字义

◎ 戏

(1) 戯、戲 hū

(2) ——“於戏”( wūhū):同“呜呼”( wūhū)

(3) 另见 xì;huī

词性变化

◎ 戏

戲 huī

〈动〉

(1) 指挥 [command;direct]。如:戏竹(指挥奏乐的用具)

(2) 另见 hū;xì

基本词义

◎ 戏

戲、? xì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戈。虚( xī)声。本义:一种兵器)

(2) 同本义 [weapon]

(3) 假借为“”。军队中的帅旗 [flag]

兵罢戏。——《史记·高帝纪》。正义:“大旗也。”

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。——《汉书·项籍传》。注:“大将之旗。”

(4) 侧翼 [side wing]

戏,三军之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偏为前拒之偏,谓军所驻之一面也。”

(5)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[play;sport]

云烟古寺闻僧梵,灯火长桥见戏场。——宋· 陆游《出游

(6) 又如:戏场(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);散戏;猴戏;游戏;排戏;配戏(配合主角演戏);扮戏

(7) 戏剧 [drama;play]

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,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。——《老残游记

(8) 又如:戏提调(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、分配演员、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);戏面(假面具);戏头(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);京戏;黄梅戏

(9) 游戏 [game]

尚促织之戏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(10) 姓

[①][xì]

[《廣韻》香義切,去寘,曉。]

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“1”的繁体字。

(1)角斗,角力。

(2)开玩笑;嘲弄。

(3)指调戏。

(4)游戏;逸乐。

(5)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。

(6)指戏剧。

(7)凡戏均有情节,因以借指事情,含贬义。

(8)姓。东汉有戏志才。见《後汉书·荀彧传》。

[②][xī]

[《廣韻》許羈切,平支,曉。]

亦作“2”。“2”的繁体字。

(1)通“”。

(2)通“”。险峻。

(3)古地名。

[③][huī]

[《集韻》吁爲切,平支,曉。]

亦作“3”。“3”的繁体字。通“1”。

大将之旗。参见“3下”。引申为指挥。

[④][hū]

[《廣韻》荒烏切,平模,曉。]

亦作“戱4”。通“1”。“戏4”的繁体字。

[⑤][suō]

[《集韻》桑何切,平歌,心。]

亦作“戱5”。通“2”。“戏5”的繁体字。

酒樽名。

[平水韵]:上平四支·去声四寘

[国 语]:xì,xī,hū,huī

[粤 语]:hei3

[闽南语]:hi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卯集中】【戈字部】 戲; 康熙笔画:17; 页码:页411第09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香義切【正韻】許義切,𠀤希去聲。【說文】三軍之偏也。一曰兵也。 又【廣韻】戲弄也。【禮·坊記】閨門之內,戲而不歎。【註】戲謂孺子言笑者。 又謔也。【詩·衞風】善戲謔兮。 又嬉也。 又姓。【魏志】穎川戲志才。 又【廣韻】古文呼字。註詳口部五畫。 又【廣韻】許羈切。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虛宜切,𠀤音羲。【集韻】嗚戲,歎辭。○按《廣韻》旣入虞韻,云古文呼字,又入支韻。亦訓歎辭,則戲字二音,本皆可讀。《正字通》云:詩於戲卽嗚呼,歎辭也或嘉美,或悲傷。末代文士輒爲體例,若哀誄祭文,卽爲嗚呼,封拜冊命,卽爲於戲。謂嗚呼爲哀傷,於戲爲歎美,妄爲穿鑿,其說誠是。然謂呼與戲通,則戲可讀呼,呼仍不可以讀戲,以戲字有羲音,呼字止入七虞也。 又與羲通。伏羲。【莊子】作伏戲。【史記】作虙戲。【荀子·成相篇】文武之道同虙戲。 又地名。【魯語】幽王滅於戲。 又【集韻】呼爲切【韻會】吁爲切,𠀤與麾同。【集韻】旗屬。【周禮·夏官】建大麾以田。或作戲。【史記·項羽紀】諸侯罷戲下,各就國。【註】同麾。 又【集韻】驅爲切,音虧。傾側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喪祝註】執披備傾戲。 又【集韻】於宜切,音漪。本作陭。【說文】上黨陭氏阪。或作戲。 又【集韻】桑何切,音娑。娑本作犧。【周禮·春官·兩獻註】酒尊名。飾以翡翠。鄭司農說,或作獻,亦作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