忿

拼音:fèn 注音:fèn 部首:部首笔画:4

笔画:8 笔顺:撇捺折撇捺折捺捺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WVNU 五笔98:WVNU UNICODE:U+5FFF 四角号码:80332

仓颉:CSHP GBK编码:B7DE 规范编码:1179

忿

fèn ㄈㄣˋ

◎ 生气,恨:忿恨忿怒忿詈(因愤怒而骂)。不忿(不服气,不平)。气不忿(看到不平的事,心中不服气)。忿忿不平

详细字义

◎ 忿 fèn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心,分声。从“”,表示与心情有关。本义:愤怒,怨恨)

(2) 同本义 [anger;hate]

忿,悁也。——《说文

忿,怒也。——《广雅

君子以惩忿窒欲。——《·象传》

身有所忿窒。——《礼记·大学》

惩违改忿兮。——《楚辞·怀沙》。注:“恨也。”

忿慉之气。——《庄子·达生》

忿,恨也,怒也。——《玉篇

伯主约而不忿。——《战国制·秦策》

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。——《孙子·谋攻》

吾意久怀忿,汝岂得自由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(3) 又如:忿恨(愤怒怨恨);忿气(气愤;生气);忿怒(愤怒);忿疾(愤怒厌恶)

(4) 用同“”。奋力 [dash ahead]。如:忿不顾身(即“奋不顾身”);忿力(即“奋力”)

[①][fèn]

[《廣韻》匹問切,去問,敷。]

[《廣韻》敷粉切,上吻,敷。]

[《集韻》芳問切,去問,敷。]

(1)愤怒;怨恨。

(2)闷着,憋着。

(3)服气。参见“不忿”。

(4)用同“”。

[广 韵]:敷粉切,上18吻,fěn,臻合三上文滂

[平水韵]:上声十二吻·去声十三问

[唐 音]:pi??n,pi??n

[国 语]:fèn

[粤 语]:fan5fan6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卯集上】【心字部】 忿; 康熙笔画:8; 页码:页379第02

【唐韻】敷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撫吻切,𠀤音魵。【說文】悁也。【玉篇】恨也,怒也。【書·君𨻰】爾無忿疾于頑。【傳】無忿怒疾之也。 又【集韻】父吻切【韻會】扶粉切【正韻】房吻切,𠀤音𢤬。或作賁。通作憤。【大學】身有所忿懥,則不得其正。【釋文】忿,弗粉反,集韻等書本此讀。 又【玉篇】【廣韻】匹問切【集韻】芳問切,𠀤音湓。義同。 又通作分。【杜甫·送路侍御詩】不分桃花紅勝錦。不分者,不平之意,與忿同。 又叶非律切,音芾。【劉向·九歎】憂心展轉,愁拂鬱兮。寃結未舒,長隱忿兮。◎按此字有依敷母切,有依非母切,有依奉母切,皆輕脣音,大略相近。


考證:〔【大學】身有所忿懥,則不得其正。【註】忿,弗粉反。〕 謹照原書註改釋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