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wěn 注音:wěn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7 笔顺:竖折横撇折撇撇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KQRT 五笔98:KQRT UNICODE:U+543B 四角号码:67020

仓颉:RPHH GBK编码:CEC7 规范编码:0743

wěn ㄨㄣˇ

◎ 嘴唇:吻合(意见、看法完全相同)。

◎ 用嘴唇接触表喜爱、亲热:接吻吻别

◎ 动物的嘴。

◎ 吻

kiss canoodle proboscis

详细字义

◎ 吻

肳 wěn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口,勿声。本义:嘴唇)

(2) 同本义 [lips]

吻,唇两角头边也。——《华严经音义

黄吻澜漫赤。——左思娇女诗

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。——马中锡中山狼传

(3) 又如:接吻;亲吻

(4) 嘴;口 [mouth]

使人之吻助己言谈。——《墨子·尚同中》

(5) 又如:吻舌(吻唇。口和舌);吻吮(用口吹奏);吻流(利口之辈);吻创(口疮);吻翰(口与笔);吻噤(闭口);吻儒(善谑利口的儒生)

(6) 语气;口气 [mood]。如:口吻

(7) 指鸱吻。古建筑屋脊两端的装饰物 [ornament on roof ridge,in the shape of a legendary animal]

其制设吻者为殿,无吻者不为殿矣。——宋· 叶梦得《石林燕语

词性变化

◎ 吻 wěn

〈动〉

(1) 合;闭 [close]

道士摇着铃注卵子,念几句生意经,吻了材盖。——清· 张南庄《何典

(2) 又如:吻着唇点点头

(3) 亲嘴 [kiss]。如:他渴望着吻她一下

(4) 紧接;相符合 [coincide]

闽城吻海而派江,辅山以居。—— 唐· 沈亚之《闽城开新池记

[①][wěn]

[《廣韻》武粉切,上吻,微。]

亦作“2”。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

(1)嘴唇;嘴角。

(2)嘴;口。

(3)动物口器或头端突出的部分。如原生动物、纽虫、环虫以及蜱、蛾、蝶等昆虫都有吻。哺乳动物鼻部或唇部延长的部分也称吻,如象有长吻,猪、獏有短吻。

(4)谓能言善辩。参见“吻流”、“吻儒”。

(5)语气;口气。

(6)紧接;紧贴。

(7)用嘴唇接触人或物以示亲爱。

(8)抿合;符合。

(9)指鸱吻。古建筑屋脊两端的装饰物。

[②][hū]

同“1”。

[广 韵]:武粉切,上18吻,wěn,臻合三上文明

[平水韵]:上声十二吻

[唐 音]:mi??n

[国 语]:wěn

[粤 语]:man5

[闽南语]:bun1,bun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吻; 康熙笔画:7; 页码:页179第15

〔古文〕㖧𠞍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武粉切,音抆。【說文】口邊也。【玉篇】口吻。【釋名】吻,免也。入之則碎,出則免也。又取抆也。漱唾所出,恆加抆拭,因以爲名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梓人】銳喙決吻。【註】吻,口腃也。【前漢·東方朔傳】吐脣吻。 【玉篇】亦作𦝮。【集韻】或作肳呅。𦝮原从昏。


考證:〔【釋名】吻,免也。入之則碎,出則免也。又取拔也。漱唾所出,恆加抆拭,因以爲名也。〕 謹照本文文義取拔改取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