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wáng wú 注音:wáng wú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3 笔顺:捺横折 结构:独体结构

五笔86:YNV 五笔98:YNB UNICODE:U+4EA1 四角号码:00710

仓颉:YV GBK编码:CDF6 规范编码:0054

wáng ㄨㄤˊ

◎ 逃:逃亡流亡

◎ 失去:亡佚亡羊补牢

◎ 死:伤亡死亡

◎ 灭: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

◎ 亡

conquer deceased die flee lose

详细字义

◎ 亡

亾 wáng

〈动〉

(1) (会意。小篆字从入,从乚。“”是人字。乚( yǐn)隐蔽。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。本义:逃离,出走)

(2) 同本义 [flee;run away]

亡,逃也。——《说文

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四》

子牟有罪而亡。——《国语·楚语上》

怀其璧,从径道亡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或以为亡。

数言欲亡。

亡而入胡。——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
奴惊,各亡去。——高启书博鸡者事

是时桓楚亡在泽中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(3) 又如:亡归(逃回);逃亡(逃走在外);亡虏(逃亡的犯人);亡民(逃亡在外的百姓);亡子(亡人。逃亡的人);亡奔(逃奔);亡臣(逃亡之臣);亡逸(逃亡);亡匿(逃跑并躲藏起来)

(4) 死 [die]

存亡不可知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刘表新亡,二子不协。——《资治通鉴

身在身亡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

长者先亡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

(5) 又如:亡人(死人。骂人的话);阵亡(在作战中牺牲);亡醮(为死者设坛祭祷);亡友(死去的友人);亡死(死亡);亡殁(死亡);亡化(死亡;去世)

(6) 丢失;丧失 [lose]

亡赵自危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

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,谓之亡。——《谷梁传·定公八年》

秦无亡矢遗镞之费。—— 汉· 贾谊《过秦论

亡其六郡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大道以多歧亡羊。——马中锡中山狼传

为蛇足者,终亡其酒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诸侯之所亡。——宋· 苏洵《六国论

(7) 又如:亡逸(散失);亡躯(丧身);亡阙(亡缺。丧失残缺);亡缺(散失残缺);亡家犬(丧家犬);亡书(散失的书籍)

(8) 灭亡 [subjugate]

国恒亡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大亡其则。——《韩非子·说难》

彼固亡国之形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

秦饥而宛亡。——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

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。—— 苏洵《六国论

亡无日矣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坐而待亡。

(9) 又如:兴亡(兴盛和灭亡);亡破(国破家亡);亡君(亡国之君);亡绝(国家败亡,宗庙绝祀);亡征(灭亡的征兆)

(10) 外出;出门 [be away from home]

孔子时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
(11) 沉迷于宴饮 [indulge in drink]

乐酒无厌谓之亡。——《孟子

(12) 通“” [forget]

曷维其亡?——《·邶风·绿衣》

圣人之法死亡亲,为天下也。厚亲分也。以死亡之。——《墨子·大取》

人不能自止于足,而忘其富之涯乎。——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

知而亡情,能而不为,真知真能也。——《列子·仲尼》

是亡楚国之社稷,而不率吾众也。——《淮南子

(13) 轻视 [neglect]。如:亡如(瞧不起,不放在眼里)

词性变化

◎ 亡 wáng

〈名〉

(1) 过去 [of the pass]

追亡事、今不见,但山川满目泪沾衣。——《木兰花慢

(2) 另见 wú

基本词义

◎ 亡 wú

〈动〉

(1) 古同“

(2) 通“”。没有 [not have]

河曲智叟亡以应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予美亡此,谁与独处。——《·唐风·葛生》

亡则以缁,长半幅。——《仪礼·士丧礼》

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已矣。——《论语·子张》

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。——《孟子·尽心上》

自苦亡人之地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大且亡罪夷灭。

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(3) 副词,通“”可译为“”、“不要”等,表示否定 [don't]

幸亡阻我。——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

亡论长者。

法令亡常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亡何国变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

(4) 另见 wáng

[①][wáng]

[《廣韻》武方切,平陽,微。]

1”的今字。“2”的被通假字。“2”的被通假字。

(1)逃跑;出逃。

(2)指逃匿。

(3)外出;出门。

(4)丢失;丧失。

(5)指迷失。

(6)死亡。

(7)特指死之久者。

(8)灭亡;败亡。

(9)谓沉迷于宴饮。

(10)扰乱。

(11)通“”。

(12)通“”。参见“亡人”、“亡言”。

(13)通“”。

[②][wú]

[《集韻》微夫切,平虞,微。]

(1)无,没有。

(2)犹否;不。

(3)不论。

(4)通“”。表禁止。

[上古音]:阳部明母,miuang

[广 韵]:武方切,下平10陽,wáng,宕合三平陽明

[平水韵]:下平七阳

[唐 音]:*miɑng,miɑng

[国 语]:wáng,wú

[粤 语]:mong4mou4

[闽南语]:bong5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子集上】【亠字部】 亡; 康熙笔画:3; 页码:页88第03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武方切,音忘。失也。【孟子】樂酒無厭謂之亡。【註】謂廢時失事也。【家語】楚人亡弓,楚人得之。 又滅也。【莊子·田子方】楚王與凡君坐。少焉,楚左右曰:凡亡者三。凡君曰:凡之亡也,不足以喪,吾存。 又【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】以喪禮哀死亡。 又逃也。【大學】舅犯曰:亡人無以爲寶。又【前漢·韓信傳】蕭何聞信亡,自追之。 又與忘同。【詩·邶風】心之憂矣,曷維其亡。 又【正韻】同無。【詩·邶風】何有何亡,黽勉求之。【毛傳】亡謂貧也。 【說文】从入从𠃊。【徐曰】𠃊音隱,隸作亡。【藝苑雌黃】古惟用兦字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兦之兦,今又變林爲四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