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ruì 注音:ruì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7 笔顺:横竖竖竖折撇捺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AMWU 五笔98:AMWU UNICODE:U+82AE 四角号码:44227

仓颉:TOB GBK编码:DCC7 规范编码:3666

ruì ㄖㄨㄟˋ

◎ 絮。

◎ 系盾的绶带。

◎ 小的样子。

◎ 草生的样子:芮芮

◎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陕西省大荔县。

◎ 姓。

详细字义

◎ 芮 ruì

〈形〉

(1) (形声。从艸,内声。本义:芮芮。草初生的样子)

(2) 同本义 [supple and small]

芮芮,草生貌。——《说文

(3) 小的 [small]

蕞芮于城隅者,百不处一。——《文选·潘岳·西征赋》

(4) 柔软 [soft]

不食谷食,不衣芮温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必已》

(5) 陈奇猷校释:“此‘芮温’当从《释名》之义。‘不衣芮温’,谓不衣细软温暖之衣。”

词性变化

◎ 芮 ruì

〈名〉

(1) 结在盾上的丝带 [thongs of a shield]

(2) 水湾之内。通“” [edge of a body of water]

芮鞫之即。——《·大雅·公刘》

(3) 又如:芮鞫(指水湾。水湾之内称芮,水湾之外称鞫)

(4) 古国名 [Rui state]。周初姬姓诸侯国之一,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南

(5) 姓

[①][ruì]

[《廣韻》而鋭切,去祭,日。]

(1)小貌。

(2)系盾的绶带。

(3)絮。

(4)星座名。

(5)古国名。也作“”。周文王时建立,姫姓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。

(6)见“芮芮”。

(7)通“”。水涯;水曲岸凹入处。

(8)姓。元有芮世通。见《元史·孝友传一·张闰》。

[广 韵]:而銳切,去13祭,ruì,蟹合三去祭A日

[平水韵]:去声八霁

[粤 语]:jeoi6

[闽南语]:joe7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芮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1020第16

【唐韻】而銳切,音汭。【說文】芮芮,草生貌。 又【本草註】石龍芮,生于石上,其葉芮芮短小,故名。【潘岳·西征賦】蕞芮于城隅者,又百不處一。【註】芮,小貌。 又國名。【詩·大雅】虞芮質厥成。【史記·周本紀註】《晉太康地理志》:虞西北四十里有芮城,芮城西二十里古芮國也。 又水涯。【詩·大雅】芮鞫之卽。【箋】芮之言內也。水之內曰隩,水之外曰鞫。 又【史記·蘇秦傳】革抉㕹芮,無不畢具。【索隱註】芮謂繫楯之後綬也。 又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司徒芮伯之後,齊景公妾曰芮姬。 又【集韻】如劣切,音爇。【通鑑】宋元嘉二十七年,芮芮遣使遠輸誠款。【胡三省註】芮芮卽蠕蠕。魏呼柔然爲蠕蠕,南人語轉爲芮芮。沈約《宋書》、李延壽《南史》皆以蠕蠕爲芮芮,從南人語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