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tì 注音:tì 部首:髟 部首笔画:10
笔画:18 笔顺:横竖横横横折捺撇撇撇竖折横横撇折撇撇 结构:上下结构
五笔86:DEJR 五笔98:DEJR UNICODE:U+9B04 四角号码:72227
仓颉:SHAPH GBK编码:F39E 规范编码:
鬄
tì ㄊㄧˋ
◎ 古同“剃”。
[①][dì]
[《廣韻》思積切,入昔,心。]
[《集韻》大計切,去霽,定。]
[《集韻》他計切,去霽,透。]
假发。
[②][tì]
剃发。
[③][tī]
[《字彙補》他歷切]
通“剔1”。
(1)割裂牲体。
(2)治理;除去。
[广 韵]:思積切,入22昔,xi,梗開三入清心
[粤 语]:tai3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亥集上】【髟字部】 鬄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1454第41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他計切,音替。【說文】髲也。【玉篇】髢本字。詳髢字註。 又【類篇】剃也。【前漢·司馬遷傳】其次鬄毛髮嬰金鐵受辱。 又與剔同。【詩·魯頌·狄彼東南箋】狄當作剔。剔,治也。【釋文】韓詩作鬄,除也。 又【周禮·夏官】小子掌祭祀羞羊肆。【註】肆,讀爲鬄。羊鬄者,所謂豚解也。【儀禮·士喪禮】其實特豚四鬄去蹄。【註】鬄,解也。四解之殊肩𩩙而已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𠀤思積切,音惜。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大計切,音弟。又【集韻】他歷切,音逖。義𠀤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