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gāng káng 注音:gāng káng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6 笔顺:横竖横横竖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RAG 五笔98:RAG UNICODE:U+625B 四角号码:51012

仓颉:QM GBK编码:BFB8 规范编码:0354

káng ㄎㄤˊ

◎ 用肩膀承担:扛枪

◎ 扛

lift with hands

详细字义

◎ 扛

摃 gāng

〈动〉

(1) 用两手举重物 [lift with both hands]

扛,横关对举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字亦作掆.

两人对举为扛。——《后汉书·费长房传》注

翘关扛鼎。——左思吴都赋

扛,举也。——《广雅

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(2) 又如:扛鼎(举鼎);扛舁(举抬)

(3) 两人或两人以上共抬一物 [(of two or more people) carry together]。如:四个兵把他扛到驴背上;扛帮(聚合众人结成帮派);扛哄(合伙哄骗)

(4) 磕;碰 [impact]。如:吃倒好吃,只怕有些扛牙;扛了扛团长的肩膀

(5) 阻拦 [block]。如:八戒扛住行者说…

(6) 横架 [bar]

这时城门已经上了大铁锁,扛了大木闩。——李连璧古城怒火

(7) 顶撞;抬杠 [contradict; argue for the sake of arguing; bicker]

呆子慌了,往山坡下筑了有三尺深,下面都是石脚石根,扛住钯齿。——《西游记

(8) 另见 káng

基本词义

◎ 扛 káng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手,工声。( gāng )本义:两手对举以托重物)

(2) 用肩部携带 [shoulder;tote]

役使扛炮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

(3) 又如:码头装卸工人的肩上扛着大包;扛荷(肩抬);扛抬(共同用手或肩膀搬东西);扛枪;扛锄头

(4) 用言语顶撞 [contradict]

你讨得头钱,分与那个一分儿使也怎的?交我扛了两句,走出来。——《金瓶梅

(5) 做长工 [work as a farm laborer]。如:扛整活(做长工,干成人的活)

(6) 另见 gāng

[①][gāng]

[《廣韻》古雙切,平江,見。]

亦作“1”。

(1)双手举重物;抬物。

(2)阻拦;横架。

(3)用言语顶撞。

(4)磕;碰。

(5)量词。一扛犹言大秤一秤。

[②][káng]

[《集韻》虎項切,上講,曉。]

(1)以肩荷物。

(2)担负。

[③][gàng]

同“1”。

[广 韵]:古雙切,上平4江,jiāng,江開二平江見

[平水韵]:上平三江

[国 语]:káng,gāng

[粤 语]:gong1kong1

[闽南语]:kng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卯集中】【手字部】 扛; 康熙笔画:7; 页码:页417第23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古雙切,音杠。【說文】橫關對舉也。【史記·項羽紀】籍長八尺餘,力能扛鼎。【韓愈·贈張籍詩】龍文百斛鼎,筆力可獨扛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𠀤居郞切,音岡。亦舉也。與掆同。或作抗。 又【集韻】虎項切。與𢴦同。荷擔也。詳𢴦字註。 【韻會】通作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