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rán 注音:rán 部首:髟 部首笔画:10
笔画:14 笔顺:横竖横横横折捺撇撇撇竖折横横 结构:上下结构
五笔86:DEMF 五笔98:DEMF UNICODE:U+9AE5 四角号码:72557
仓颉:SHBMM GBK编码:F386 规范编码:
髥
rán ㄖㄢˊ
◎ 古同“髯”。
[①][rán]
[《廣韻》汝鹽切,平鹽,日。]
[《廣韻》而艷切,去艷,日。]
(1)颊毛。亦泛指胡须。
(2)指多须或须长的人。
(3)动物的须。
(4)用同“冉”。舒缓貌。参见“髯髯”。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亥集上】【髟字部】 髥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1452第43
【廣韻】汝鹽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如占切【正韻】而占切,𠀤冉平聲。【前漢·高帝紀】美須髥。【註】師古曰:在頤曰須,在頰曰髥。【釋名】隨口動搖髥髥然也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𠀤而豔切,音染。頷毛。 【說文】髥,頰須也。【註】今俗別作髯,非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