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kuǐ 注音:kuǐ 部首:石 部首笔画:5
笔画:14 笔顺:横撇竖折横撇竖折横横撇折折捺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DRQC 五笔98:DRQC UNICODE:U+78C8 四角号码:16613
仓颉:MRHI GBK编码:B46A 规范编码:
磈
kuǐ ㄎㄨㄟˇ
◎ 〔磈磊〕a.(石)高低不平,如“萧条疾帆流,磈磈冲波白。”b.喻郁积在心中的气愤或愁闷,如“不用浇磈磈,我怀无不平。”均亦作“磈礧”。
详细字义
◎ 磈 kuǐ
[①][wěi]
[《廣韻》於鬼切,上尾,影。]
(1)见“磈硊”。
(2)高峻貌。
(3)见“磈氏”。
[②][kuǐ]
[《廣韻》口猥切,上賄,溪。]
(1)见“磈2磊”。
(2)见“磈2磥”。
[③][kuài]
量词。用同“块”。
[广 韵]:於鬼切,上7尾,wěi,止合三上微影
[平水韵]:上声五尾·上声十贿
[粤 语]:faai3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午集下】【石字部】 磈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834第24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𠀤於鬼切,音嵔。山名。【水經注】麗山之西,川中有阜,名曰風涼。原在磈山之隂。 又神名。【山海經】西山長留山,實惟員神磈氏之宮。 又【廣韻】磈硊,石山貌。又危也。 又口猥切,音傀。磈礧,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