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xiǎn 注音:xiǎn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9 笔顺:折竖撇捺横捺捺撇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BWGI 五笔98:BWGG UNICODE:U+9669 四角号码:78219

仓颉:NLOMM GBK编码:CFD5 规范编码:1733

(險)

xiǎn ㄒㄧㄢˇ

◎ 可能遭受的灾难:危险风险冒险探险保险铤而走险

◎ 可能发生灾难的:险象险情险境险峰险恶

◎ 要隘,不易通过的地方:险隘险厄险固天险

◎ 存心狠毒:险毒阴险

◎ 几乎,差一点:险胜险些

◎ 险

danger defile narrow pass nearly sinister vicious

详细字义

◎ 险

險、嶮 xiǎn

〈形〉

(1) (形声。从阜,佥( qiàn)声。从“”,与地势有关。本义:地势高低悬殊,难以通过)

(2) 同本义 [be rugged and rough]

险,阻难也。——《说文

军旅思险。——《礼记·少仪》

毕力平险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苟有险,余必下推车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
地险,山川丘陵也。——《·坎》

险以远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

常石险远。

(3) 又如:险瘠(艰险贫瘠);险易(艰险与平坦之地);险戏(艰险)

(4) 地势险峻、危险 [high-abrupt]

不登险峰,不识天地的辽阔。——碧野富春江畔

巴、 蜀道险, 秦之迁人皆居蜀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(5) 又如:险要;险峰;险特(高峻挺立);险坂(陡峭的山坡);险栈(险峻的栈道)

(6) 地势不平 [unsmooth terrain]

苟有险,余必下推车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
(7) 又如:履险如夷(夷:平;险:不平)

(8) 邪恶 [vicious;venomous;evil]

以险徼幸者,其求无厌,偏重必离。——《左传

(9) 又如:险诐(邪佞不正);险谲(邪恶奸诈);险巧(奸邪巧诈)

(10) 艰难;困难 [difficult;hard]

安利者常乐易,危害者常忧险。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

(11) 奇特,怪异 [strange]

显县帛十匹,约曰:“险衣来者以赏之。”——《南史·周弘正传》

(12) 又如:险衣(奇异的服装);险妆(怪异的妆扮)

(13) 阴险,难以揣测 [sinister;treacherous]

[潘夫人]性险妒容媚,自始至卒,潜害 袁夫人等甚众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志》

心计险极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

(14) 又如:险怪(险恶怪诞);险汙(险诈恶浊);险谒(不正当的请托);险奸

(15) 危险 [risk;dangerous]

至险绝处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涉险而不伤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

(16) 又如:险段(危险的地段);险束(危险狭窄);险危(危险)

词性变化

◎ 险

險 xiǎn

〈名〉

(1) 要隘,险要的地带 [a place difficult of access;narrow pass]

入险而脱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
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赤壁之战》

山溪之险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国险而民附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益州险塞。

险易远近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险战之法,一车当兵卒四十人,四十人当一车。——《六韬·均兵》

(2) 又如:天险;山险;探险;凭险;无险可守;险战(险要之地的战斗)

(3) 道路 [road]

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徼幸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。郑玄注:“险谓倾危之道”

(4) 防御工事[defence;fortification;defence works]

王公设险以守其国。——《·坎》

(5) 又如:天险(天然的防御屏障)

◎ 险

險 xiǎn

〈副〉

(1) 几乎 [almost;by a hair’s breadth]。如:险遭不幸;险些死了

(2) 差一点 [nearly]

险把哥儿头打破了,如今扎着绢子还没好。——《续金瓶梅

(3) 又如:险不(差一点);险些掉进河里;险些忘了

[①][xiǎn]

[《廣韻》虚檢切,上琰,曉。]

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“1”的繁体字。

(1)险阻;阻塞。

(2)要隘。

(3)高峻。

(4)遥远。

(5)艰难。

(6)危险。

(7)奇异。

(8)难以测度,阴险。

(9)邪恶。

(10)薄。

(11)疾,迅猛。

(12)几乎,差一点。

[②][jiǎn]

[《集韻》巨險切,上琰,羣。]

通“1”。

少。

[③][yán]

[《集韻》魚銜切,平銜,疑。]

通“1”。

岩岸。

[平水韵]:上声二十八琰

[粤 语]:him2

[闽南语]:hiam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戌集中】【阜字部】 險; 康熙笔画:21; 页码:页1352第14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虛檢切,音獫。【說文】阻難也。【玉篇】高也,危也。【易·屯卦】動乎險中。【坎卦】習坎,重險也。【又】天險不可升也,地險山川丘陵也,王公設險,以守其國,險之時用大矣哉。 又司險,官名。【周禮·夏官】司險掌九州之圖,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,而達其道路。 又【玉篇】邪也,惡也。【書·盤庚】今汝聒聒,起信險膚。【傳】起信險僞,膚受之言。 又【周禮·春官·典同】險聲斂。【註】險謂偏弇也。險則聲斂不越也。 又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弓人】疢疾險中。【註】險,傷也。 又地名。【史記·朝鮮傳】都王險。【註】險城,在樂浪郡浿水之東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遼東郡險瀆。【註】朝鮮王滿都也,依水險故名。又【地理志】中山國安險。 又【爾雅·釋魚】蜠大而險。【註】險者,謂汙薄。 又【集韻】所斬切,音摻。艱難也。 又希埯切,薟上聲。峻也。 又巨險切,音芡。與儉同。 又居奄切,音檢。【字林】山形似重甑。◎按此乃隒字之音義。類篇,隒又居奄切,而集韻隒闕此一音,乃隒譌作險耳。 又【集韻】魚銜切,音𡆑。本作巖。【史記·殷本紀】得說於傅險中。【註】險,亦作巖。 【集韻】或作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