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guāng 注音:guāng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9 笔顺:捺捺横竖捺撇横撇折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IIQN 五笔98:IIGQ UNICODE:U+6D38 四角号码:39112

仓颉:EFMU GBK编码:9BB2 规范编码:6945

guāng ㄍㄨㄤˉ

◎ 水波动荡闪光。

◎ 威武的样子:“江汉汤汤,武夫洸洸”

详细字义

◎ 洸 guāng

〈形〉

(1) 水波动荡闪闪发光的 [ripple]

洸,水涌光也。从水,从光。会意,光亦声。——《说文

有洸有溃,既诒我肄。——《·邶风·谷风》

(2) 又如:洸洸;洸朗(形容水波动荡)

(3) 威武,表现或显示出有很大权力或很有力气 [mighty]

洸洸,武也。——《尔雅

武夫洸洸。——《·大雅·江汉》

词性变化

◎ 洸 guāng

〈名〉

(1) 古水名。也称洸河 [Guang River]

洸水者,洙水也。——《水经注·泗水》注

(2) 自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分汶水,南流至济宁市与洙水交会,南注入泗水

[①][guāng]

[《廣韻》古黄切,平唐,見。]

[《廣韻》烏光切,平唐,影。]

(1)水波动荡闪光貌。

(2)威武貌。

(3)古水名。也称洸河。自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分汶水,南流至济宁市与洙水交会,南注入泗水。

[②][huàng]

[《集韻》户廣切,上蕩,匣。]

(1)通“”。水深广貌。参见“2洸”、“2洋”、“2潒”。

(2)盛貌。参见“2洸”。

(3)见“2忽”。

[上古音]:阳部見母,kuang

[广 韵]:古黃切,下平11唐,guāng,宕合一平唐見

[平水韵]:下平七阳

[国 语]:guāng,huáng

[粤 语]:gwong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洸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622第15

【唐韻】古黃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姑黃切,𠀤音光。【說文】水涌光也。 又水名。【水經】泗水南過高平縣西,洸水從北西來,流注之。【注】洙水也。 又【爾雅·釋訓】洸洸,武也。【註】果毅貌。【詩·大雅】武夫洸洸。 又怒貌。【詩·邶風】有洸有潰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𠀤烏光切,音尫。與汪同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𠀤戸廣切,音幌。與滉同。水深廣貌。 又與怳通。【司馬相如·大人賦】西望崐崙之軋沕洸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