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shā 注音:shā 部首:魚 部首笔画:11
笔画:15 笔顺:撇折竖折横竖横捺捺捺捺竖撇捺撇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QOIT 五笔98:QOIT UNICODE:U+9B66 四角号码:29320
仓颉:NFFH GBK编码:F48B 规范编码:
魦
shā ㄕㄚˉ
◎ 古同“鲨”。
[①][shā]
[《廣韻》所加切,平麻,生。]
(1)吹沙鱼。又名鮀。生活在溪涧的小鱼。
(2)一种生活在海中的鳃裂位于侧面的板鳃鱼类的通称。又名沙鱼或鲛。种类很多,性凶猛,捕食其他鱼类。肉可食,肝可制鱼肝油,鳍干制成鱼翅,是名贵食品,皮可制装饰品或刀鞘。
[广 韵]:所加切,下平9麻,shā,假開二平麻生
[平水韵]:下平五歌
[粤 语]:saa1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亥集中】【魚字部】 魦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1466第01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𠀤所加切,音沙。【說文】魚名。出樂浪潘國。【玉篇】鮫魚。【集韻】與鯊同。今之吹沙小魚是也。【後漢·馬融傳】鰋鯉鱨魦。【註】魦,或作鯊。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𠀤蘇禾切,音莎。魚名。或作鮻。又【集韻】失照切,音少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