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táng 注音:táng 部首:部首笔画:6

笔画:16 笔顺:竖折横竖横捺捺横撇折横横竖竖折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JYVK 五笔98:JOVK UNICODE:U+8797 四角号码:50165

仓颉:LIILR GBK编码:F3A5 规范编码:8030

táng ㄊㄤˊ

◎ 古书上指一种较小的蝉。

详细字义

◎ 螗 táng

〈名〉

(1) 一种形体较小的蝉,背表绿色,头有花冠,喜鸣,声清亮 [a small cicada]。

(2) 螳螂 [mantis]

锋蝟斧螗。——柳宗元平淮夷雅》。 潘纬注:“螗,虫也。《后汉史》作螳。”

[①][táng]

[《廣韻》徒郎切,平唐,定。]

同“1”。

(1)一种较小的蝉。亦名蝘,又名螗蜩、螗蛦。

(2)同“”。

[上古音]:阳部定母,dang

[广 韵]:徒郎切,下平11唐,táng,宕開一平唐定

[平水韵]:下平七阳

[粤 语]:tong4

[闽南语]:tom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中】【虫字部】 螗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093第26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徒郞切,音唐。蜩螗,蟬也。【詩·大雅】如蜩如螗。詳蜩字註。 【增韻】通作螳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