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tì xī 注音:tì xī 部首:部首笔画:5

笔画:13 笔顺:捺折竖撇捺竖折横横撇折撇撇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PUJR 五笔98:PUJR UNICODE:U+88FC 四角号码:36227

仓颉:LAPH GBK编码:F1D3 规范编码:7752

xī ㄒㄧˉ

◎ 脱去上衣,露出身体的一部分:袒裼

详细字义

◎ 裼 tì

〈名〉

(1) 婴儿的包被 [swaddling clothes]

乃生女子,载寝之地,载衣之裼。——《·小雅·斯干》。毛传:“裼,褓也。”

(2) 另见 xī

词性变化

◎ 裼 xī

〈名〉

(1) 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 [jacket]

裘之裼也,见美也。——《礼记·玉藻》

(2) 另见 tì

[①][xī]

[《廣韻》先擊切,入錫,心。]

(1)古行礼时,开出上服前襟,袒出上服左袖,以左袖插于前襟之右,而露出中衣。

(2)谓裘上加裼衣。亦指裼衣。

(3)袒开或脱去上衣,露出身体。

[②][tì]

[《集韻》他計切,去霽,透。]

裹覆婴儿的小被。

[上古音]:锡部透母,thyek

[广 韵]:先擊切,入23錫,xi,梗開四入青心

[平水韵]:去声八霁·入声十二锡

[粤 语]:sik3tik1

[闽南语]:theh4,thek4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下】【衣字部】 裼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1119第19

【唐韻】先擊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先的切,𠀤音錫。【爾雅·釋訓】袒裼,肉袒也。【詩詁】去上衣曰裼。【玉篇】脫衣見體也。 又裘單曰裼。【禮·玉藻】裘之裼也,見美也。【疏】裘上加裼衣,裼衣雖加,他服猶開,露裼衣見裼之美,以爲敬也。 又他計切,音替。【詩·小雅】載衣之裼。【傳】褓也。【箋】褓,夜衣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