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11 笔顺:捺折撇捺横竖折横横竖竖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YWGJ 五笔98:YWGJ UNICODE:U+8C15 四角号码:38721

仓颉:IVOMN GBK编码:DACD 规范编码:5004

(諭)

yù ㄩˋ

◎ 告诉,使人知道(一般用于上对下):面谕手谕谕旨晓谕

◎ 明白,古同“”,明白,理解。

◎ 古同“”,比方。

◎ 谕

instruct

详细字义

◎ 谕

諭 yù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言,俞声。本义:旧时上告下的通称。也指告诉)

(2) 同本义 [instruct;tell]

谕,告也。——《说文

以谕九税之利。——《周礼·掌交》

讶士掌四方之狱讼,谕罪刑于邦国。——《周礼·秋官》

(3) 又如:谕葬(圣上发旨的葬仪);面谕;谕知(告谕而使人知晓)

(4) 明白、懂得 [understand;see]

谕,晓也。——《广雅

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。——《周礼·师氏》注

其言多当矣,而未谕也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
又不能谕其内志。——《汉书·文帝纪》

先生坐!何至于此!寡人谕矣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
词性变化

◎ 谕

諭 yù

〈名〉

(1)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、指示 [instruction]

这可得便来谕,着魏子英拿 沙龙。——《小五义

(2) 又如:来谕;手谕;赐谕

(3) 告诫的言辞 [edict]

(4) 比喻 [analogy]

请以市谕,市朝则满,夕则虚。——《战国策

[①][yù]

[《廣韻》羊戍切,去遇,以。]

2”的被通假字。“1”的繁体字。

(1)告晓;告知。

(2)告谢。

(3)教导;教诲。

(4)指告诫的言辞。

(5)旧指上对下的文告或指示。亦特指皇帝的诏令。

(6)学官名。即教谕。宋代在都城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始置教谕,元、明、清县学皆有此官,掌文庙祭祀和训诲所属生员。

(7)明白;领会。

(8)表明;显示。

(9)比喻;比拟。

(10)姓。晋有谕归,见《通志·氏族五》。

[平水韵]:去声七遇

[粤 语]:jyu6

[闽南语]:ji7,ju7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諭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188第18

【唐韻】羊戍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兪戍切,𠀤音裕。【說文】告也。【類篇】曉也。【韻會】及其未悟,告之使曉。【穀梁傳·桓六年】修敎明諭國道也。【禮·祭義】諭其志意。【疏】使祝官啓告鬼神,曉諭鬼神以志意。【周禮·秋官】訝士掌四方之獄訟,諭罪𠛬于邦國。【註】告曉以麗罪,及制𠛬之本意。【疏】諭爲曉,故曰告曉。【戰國策】寡人諭矣。【註】諭,曉也。【呂覽·離謂篇】言者以諭意也。【淮南子·主術訓】衰絰菅屨,辟踴哭泣,所以諭哀也。【註】諭,明也。 又【玉篇】譬諭也。【前漢·賈誼傳】誼追傷屈原,因以自諭。【師古註】諭,譬也。 又【廣雅】諫也。 又官名。【唐書·百官志】有左右諭德。 又縣名。【晉書·地理志】新諭縣,屬荆州安成郡,吳置。【唐書·地理志】招諭縣,屬錦州,垂拱三年置。 又姓。【廣韻】東晉有諭歸,豫章人,撰《西河記》。何承天云:音樹。 又【玉篇】他口切,偸上聲。誘也。 【集韻】或作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