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yuè 注音:yuè 部首:戈 部首笔画:4
笔画:5 笔顺:横折折撇捺 结构:独体结构
五笔86:ANYT 五笔98:ANV UNICODE:U+6209 四角号码:53700
仓颉:IV GBK编码:91E0 规范编码:
戉
yuè ㄩㄝˋ
◎ 同“钺”。
详细字义
◎ 戉 yuè
〈名〉
(1) 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象大斧之形。本义:大斧。后作“钺”) 同本义 [big axe]
(2) 另见 yuè (钺)
[①][yuè]
[《廣韻》王伐切,入月,云。]
(1)古兵器名。即大斧。同“鉞”。
(2)古星名。在井宿之西,黄道之南不到一度之处。
(3)古国名。
[上古音]:月部喻三母,hiuat
[广 韵]:王伐切,入10月,yuè,山合三入元云
[国 语]:yuè
[粤 语]:jyut6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卯集中】【戈字部】 戉; 康熙笔画:5; 页码:页411第02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王伐切,音越。威斧也。杖而不用,明神武不殺也。【司馬法】夏執𤣥戉,殷執白戚,周左杖黃戉,右秉白旄。【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】左執律,右秉戉。【註】律,所以聽軍聲也。戉,所以爲將威也。 又星名。【前漢·天文志】東井西曲星曰戉。【又】傷成戉。【註】賊傷之占,先成形於戉也。 又【正韻】魚厥切,音月。義同。◎按《說文》等書切喻母。而正韻獨切疑母。蓋北音以疑爲喻也。 小篆从戈,𠄌聲。俗加金作鉞,則專取乎飾,其去古益遠矣。此古今字書之變。